1、他說了什么what
為自己的投資組合選擇標的,最簡單直接粗暴有效的原則是: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而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無疑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2、理由是什么why
(1)經過過去 8 年多的觀察、思考與實踐,作者認為區塊鏈技術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有一個已經慢慢展現出來的發展路線:
可信賬簿(BTC)→ 可信代碼平臺(ETH/EOS)→ 可信執行環境(Mixin)→ 可信硬件(?)……
而BOX定投策略中的組合:
BTC:核心是一個公開透明的、不可篡改、分布式可信賬簿。
EOS:將程序代碼寫入并運行在公開透明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區塊鏈上的應用平臺,是個面向區塊鏈企業的平臺(2B)。
Mixin:通過結合 TEE(可信執行環境)和 DAG(有向無環圖)創建了新型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數字資產儲值網絡,也就有了可信執行環境,是個面向個體的平臺(2C)。
最終如此選擇的理由還有一個,這是幾乎所有技術從誕生到被廣泛接受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從未變過的步驟:
誕生 → 先被企業采用(2B)→ 再被個體采用(2C)
BOX定投策略采用的投資組合,這三個標的都到了 “皆難否” 的階段,它們當然還沒有被所有人接受;然而,所有的人都沒辦法否認它們的價值…… 這樣的時候,定投策略采用者應該可以開始入場了。
(2)人工智能
對于人工智能,作者給出的趨勢判斷是:絕大多數算法公司到最后都會為擁有數據的大公司所用。
因為算法再好,也需要數據喂養。現在手中掌握大量持續增長的用戶數據的上市公司,都已經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如果將來算法是大樹的話,那么數據就是土壤,沒有土壤大樹是長不出來的。絕大多數算法公司到最后都會為擁有數據的大公司所用……
3、如何展開how
(1)BOX投資組合中的投資標的,是基于區塊鏈技術中的可信賬簿(BTC)、可信代碼平臺(EOS)、可信執行環境(Mixin),這三個標的,是已然被證明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范,用作者的說法就是到了“皆難否”的階段。選擇的原則是基于邏輯推理的過程,而且這個發展路線一直在進化中。
可信賬簿(BTC)→ 可信代碼平臺(ETH/EOS)→ 可信執行環境(Mixin)→ 可信硬件(?)……
(2)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作者引用了孫正義對人工智能的趨勢判斷,進而給出自己認為更優的判斷:絕大多數算法公司到最后都會為擁有數據的大公司所用。作者還用類比的方式來說明擁有數據比算法技術本身更重要:
如果將來算法是大樹的話,那么數據就是土壤,沒有土壤大樹是長不出來的。
那么,沿著作者的思路,未來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大公司,會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嶄露頭角,那么這類公司也或將成為定投中的優選標的?
作者最后引用公式:p = δ + α - γ(在文章第三部分重點闡述,其中α?指稱因為跑贏市場而獲得的收益),點出對于定投策略采用者來說,一切的 α 都來自于開始行動之前的謹慎選擇過程,也就是說,一旦認準并認定了選擇的標的,那么后面的一切都只是等待印證趨勢的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