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會羨慕別人生活的豐富多彩嗎?今天在阿爾卑斯山滑雪,明天在華爾街參加金融論壇,后天在北京胡同酒吧酩酊大醉。如果這樣的生活給你,你會喜歡嗎?你會一直堅持喜歡下去而不厭倦嗎?
有的時候我也會想,生活太無聊了,上班下班,一眼望去是每天開會,策劃,方案,仿佛我的生命不止,就要一直要繼續去。要么工作,要么帶娃,自己一點空閑的時間都沒有。工作壓力太大,如果有一份不那么大壓力的工作就好了。
那些居無定所,工作無著落的人,可能覺得有份固定工作和薪水,有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你們是多么的不知足。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窮人一定會羨慕富人無憂無慮的生活,富人也會羨慕窮人簡單平實的生活,生活無憂和簡單平實卻無法兼得,就如同我們無法將磁鐵的兩極自然地貼到一起一樣。
02
每次跟高中同學聚會,留在老家發展的高中同學都會跟我們這些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同學寒暄:還是你們好啊,生活便利,物質豐富,收入高,享受的社會福利又好,不像我們一直就這個樣子。每次都笑一笑,可他們不知道,我們承受著高昂的房價,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成本,吃個飯買個月餅都要排隊的日子基本是常態,而我周邊的同學基本都羨慕著在老家的同學享受低廉的生活成本和健康的自然環境,他們都在想著逃離北上廣,幻想著回老家發展,謀劃著做點事情。
這樣又回到了魚與鳥的生活中來了。魚在水中,羨慕鳥在天空的翱翔和自由,而鳥在空中,羨慕魚在海中的悠閑與歡暢。不同的宿命,過著不同的生活,而不同的生活,卻造就了不同的宿命。
即便是魚和鳥互換了角色,他們內心深處與別人的對比,就慢慢轉變成了與自我的對比,因為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03
生活在北上廣的小白領們賣了房產,帶著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投入到了另一種生活狀態中,去云南,去大理,去西藏,去拉薩,帶著從別人相冊和游記中散發出的自由自在,恬靜無爭,幻想著自己過上同樣的日子。可是即便實現了,時間長了,他們又陷入了對新的生活狀態的枯燥和厭倦中,要么生活在悔恨和不安中,要么重新找回之前的生活狀態,繼續下一個輪回。
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只是賣一套房子,換一個地方,找一份新工作那么簡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是天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不管面對什么樣的人,我們還是我們,我們終究要面對自己,面對自己所追求和渴望的生活,面對自己的喜怒哀樂。
等換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時間長了我們又會陷入同樣的問題,如同我們從一個坑掉入了另一個坑,陷入了嘗試生活理想,最終否定生活理想,重新尋找理想生活的怪圈。
04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這種素與簡是在紛繁的世間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棲居鬧市還是靜臥山林,均能收放自如,用自己的方式處置妥當,最終落得內心的安定與平和。
一個樵夫,終日上山砍柴,變賣山貨;一個漁夫,終日出海捕魚,風雨無阻。他們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便樵夫羨慕漁夫的生活,可當樵夫變成了漁夫,一開始可能會在新鮮和好奇中順風順水,可當遇到挫折,發現問題,樵夫仍舊會會懷念自己以前做樵夫的好,而慢慢厭倦做漁夫的生活。
漁夫為什么變成了漁夫,而沒有變成樵夫,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宿命。追求了一種生活方式,等你達到那種理想的生活方式之后,如同登上了人生的巔峰,時間久了仍舊會陷入深深的孤獨和枯燥中,然后就會發現,原來理想的生活并不理想,以前的生活更有以前生活的樂趣。
05
每一種生活方式中都會遇到壓力,遇到挫折。并不是我們換一份工作,換一個地方,換一個伴侶那么簡單。因為到最后,我們終究要面對自己,我們滿足的并不是一套房子,一個新城市和一份新工作帶來的新奇感,而是這種感覺對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歸屬感和滿足感。
時間長了,無論是人,亦或是事,我們都會產生審美疲勞,都會厭倦,哪怕是擁有我們曾經為之的瘋狂。
人們常說,最佳的生活狀態在于半夢半醒。
畢竟大多數的人,我們做不到對人生和命運的大徹大悟,拂不去眼前的蒙塵,我們只能隨波逐流,順著社會的大潮一路往前。然而世事無常,并沒有太多的章法可循。別人的生活換給你,你不一定能夠適應,而你需要問自己的是,自己究竟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換一種生活方式能不能滿足。
06
我們內心所追求的,所倚重的,并不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一個自由灑脫的城市,而那種物質富足,與人無爭的香格里拉,只停留在古老的傳說中。
房屋萬間,每夜下榻也只是一張床而已。錢財萬貫,每日進餐也只是三菜一湯。物質的富足只是表面,內心精神的富足才是理想的生活狀態。能踏踏實實睡個好覺不失眠,能夠認認真真吃個晚餐不趕場,能夠開開心心陪著家人不心躁,能夠純純真真談場戀愛不算計,這些都是內心的富足,精神的追求。
等你真正明白了浮華煙云,如石沉大海,心容萬物而不爭,明白了一套房子,一份工作帶給自己的只是實現自己生活的必要支撐,最終滿足的是自己對于內心深處所追求的東西,或策馬奔騰轟轟烈烈,或簡簡單單平平實實,都最終是一種實現的手段。
所謂物境本是心境。生活和工作,從來都是過給自己的,無論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我們終究要面對我們自己的內心。生活本來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和解。要么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和解,甘于寂寞要么自己和過去的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