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臺知乎,ID:亡心言己,文責自負。
同樣是生活的雞零狗碎,我看得下去《小巷人家》,而《好團圓》卻是兩集就棄。
原因很簡單,《好團圓》在展現主人公工作、婚姻、家庭各個方面的生活不順,這種不順除了給觀眾心里憑空添堵以外,再無任何意義。
你夸它現實主義呢,但其實大多數人的生活沒那么狗血,而電視劇里的狗血總可以以合家歡的方式收場,現實生活里的狗血最后大多只能是一地雞毛、得過且過。像《好團圓》這樣的劇,受眾到底是誰?是給本來生活如意的人心里添堵,還是給生活焦灼的人拱火呢?
相較于《好團圓》來說,我更喜歡《小巷人家》,因為在雞零狗碎之中,能夠看見那個年代的家家戶戶努力生活的樣子,有艱辛亦有溫情,是那種跨越時空也能夠打動人的精神面貌。作為觀眾,我更想看些治愈心靈的電視劇,而不是在看完一集之后,吃飽了一肚子氣……
電視劇《小巷人家》的故事背景放在了20世70年代末,計劃經濟從1956年到1992年,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顯然,這是一部跨越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節點的年代劇,故事主要聚焦在了蘇州棉紡廠家屬區小巷里的兩戶人家:莊家和林家。
特殊年代,物資匱乏,生活艱難,兩家人都是在精打細算地過日子。遠親不如近鄰,兩家人互幫互助,從“苦中作樂”熬到了“苦盡甘來”。
莊家男人莊超英(郭曉東飾演)是個高中教師,家中長子,耳根子軟,有些愚孝,老父母又是極為偏心的,總是想方設法地從他們這個小家庭上吸血來接濟其他兄弟姐妹。妻子黃鈴(閆妮飾演)心疼自家孩子尚且過得緊巴巴,哪還有功夫貼補別人,多有怨言,偶發矛盾。
大多數時候黃鈴都是任勞任怨,工作上在廠里三班倒,平時也是全心全意地照顧好家庭,把自己的嫁妝(縫紉機)賣了給兒子換自行車,最后縫制的衣服也只考慮了孩子們。
宋瑩對她說:“你喜歡看著孩子們穿得漂漂亮亮的,你也一定喜歡自己穿得漂漂亮亮的呀!”黃鈴沉默片刻沒有說話,眼晃淚花笑著地對宋瑩說:“謝謝你呀,宋瑩。”說完又去捂臉,掩飾自己的淚水。
雖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但個中委屈心酸又有誰能明白呢?這一句“謝謝”是感動于宋瑩的理解和懂得,她的付出被人看見和肯定了。不得不說,閆妮演得真好!
黃鈴明明看不慣婆婆占便宜沒夠的樣子,在婆婆和侄子需要照看的時候卻也做到了盡心盡力。
侄子鵬飛更是懂事得讓人心疼。大家一起去小賣部,他明明很眼饞糖果,卻轉述媽媽的話說:“大人賺錢不容易,好東西看看就行,不用買。”林武峰問鵬飛為什么看電視看得那么仔細,他回答說:“我想回去以后給我媽講,她以前都沒時間到鎮上看電影。”
其實孩子什么都懂,告別的時候把媽媽縫在他褲子里的錢交給大舅媽(黃鈴),因為他知道大舅媽真心對他好。離開的時候,他坐在大舅自行車后座上拼命地揮手說“再見”,因為他知道再見很難……
當然,這部劇也不全是溫情脈脈、潸然淚下的片段,最多的喜劇橋段由林家提供。
莊家的一兒一女,莊圖南和莊筱婷,都是在家聽話、在校好學的乖孩子。而林家的兒子林棟哲卻是個從小調皮搗蛋到大的,好吃、好玩,就是不好學,三天兩頭就要被林武峰(李光潔飾演)、宋瑩(蔣欣飾演)夫婦倆教訓一頓。
但他們夫婦倆相對來說是比較寬松開明的父母,在對林棟哲的教育上約束并不多,因此輪番鬧出不少笑話。后來隨著莊家子女教育觀念的影響,兩人也開始關注兒子的學習了……
目前看到第八集了,感覺劇情質量還不錯啊,小的和老的演得都很不錯。接下來的劇情推進,孩子們都長大了,希望出現的年輕演員不要垮,劇情走向也不要狗血,這部劇就會是一部高質量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