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京都之前,我對京都的幻象,一來自《源氏物語》,有桐壺更衣和光源公子所在的京城;二來自《陰陽師》,有安倍晴明和源博雅的平安京。三來自《藝伎回憶錄》里面小百合跑過的千本鳥居。
唯有親身到京都行走,親眼看看現代的京都。才能不囿于幻象中。
三日以來,我體驗了公交車和多種鐵路(他們稱之為“電車”)。車站裝著兩張A4紙,一張密密麻麻地畫著線路,另一張寫著到站的時刻表。公交車竟然可以按時刻表準時到達。京都的公交車司機也令我印象深刻——他們同時還擔任售票員和報站員;他們在下車時引導乘客付費之余,還微笑著對每一位乘客說一聲“謝謝”。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每天早上出行,坐鐵路到河源町站時能看到車站在做清潔的工作人員。我的朋友告訴我說,她看到了一位工作人員對著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細縫用力又摳又擦,把小細縫弄得干干凈凈。讓她不得不想起單位里隨隨便便掃兩下地的保潔阿姨。深深地感慨了一句:“強迫癥民族真可怕,明明只是不起眼的小細縫。”
(一)叡山電鐵、鞍馬山、貴船和流水素面
坐電車做到出町柳,在出町柳坐叡山電鐵去鞍馬山,才開始明白,為什么會有鐵道迷——原來他們的鐵道和列車竟然是有各種模樣的。有些站臺會有紀念印章。可以蓋章留念。
我對《平清盛》的故事并不熟悉,是志怪故事中提到的鞍馬山天狗,以及已經落盡了櫻花的嵐山將我引到了鞍馬山。鞍馬山不是一個游客非常多的景點,正適合我這種不喜與人過多接觸的孤僻游客。一路走來,無論上山還是下山,都像在點頭示意。“こんにちは——”(“你好啊~”)每個迎面而來的登山人都會微笑著和我們打招呼。下山時聽到更是覺得自己不斷受到鼓舞。
聽說鞍馬山有靈氣,在木根之道的一小片空地,我們看到有團體手拉手圍了一個圈,似乎是在感受山間靈氣。
從鞍馬山下來,會一路看到筆直筆直的水杉林,走到底了,便是貴船神社。貴船神社不遠,是一順溜的川床料理店。有穿著和服的老板娘在門口招攬客人。然而怕人多的我們,竟然難得地去排了兩小時的隊去吃流水素面。
領了號碼的小扇子。我們先去貴船神社溜達了一圈。貴船神社總讓我想起《陰陽師》里生成姬頭頂蠟燭,拿著錘子扎稻草人的影像。然而它卻是一個求戀愛的神社。大概,生成姬是因為戀愛祈求失敗,因愛成恨罷。
晃蕩一圈,回到流水素面的店面,店員竟然請我們入座。滿心歡喜地以為那么快就到了。結果卻是讓我們脫了鞋,坐在河床上頭的席子上繼續等待。也罷也罷,正好歇歇爬了鞍馬山的兩只腳。
兩個小時的等待,終于坐上流水素面的坐席。如果要一點不落地夾住自己的流水素面,必須全神貫注,吃了一個,馬上留神準備夾住下一個,不然就只能眼睜睜讓素面溜走。朋友忘記打開衛生筷,面就這么從眼前溜走了,她不禁“啊”地一聲驚呼出來。
粉色的素面意味著一頓流水素面的結束,味道怪怪的,應該是梅子味的蕎麥面罷。
(二)宇治平等院與紫藤
某日從清水寺下山,本想著趕去伏見稻荷大社,結果自己不小心坐了趟快車,不能在伏見稻荷大社停站。于是滿心隨緣,直接去了宇治平等院。
說到宇治,除了宇治抹茶,我的腦袋里就只有《宇治十貼》——薫、匂親王和浮舟的故事。平等院的藤花,在平等院的網站上倒是精心照料——每一兩日,網站就會公布開花的情況,以及給出一兩張紫藤花的照片。今年因為氣候原因,花期比往年早了十日,去到時平等院的紫藤花樹的花已經謝了一半,只留下深深淺淺的紫色長藤。平等院表參道上的小株紫藤倒是開得正旺,正是一串串淡紫色的鈴鐺的樣子,就這樣燦爛地開在商家的一旁。商家熱情得就和這些小株的紫藤一樣,熱熱鬧鬧地招呼著客人。然而一到五點半,竟然就像平等院里的紫藤花,陸陸續續地就閉門了。表參道就這么變得安靜起來。好像整個街道被施了被喚作“安靜”的魔法。
宇治橋邊,有紫式部的雕像。我隱約記得浮舟最后是跳水失蹤了,卻記不準確了。雖然《源氏物語》的劇情現在重讀,我覺得有點羞于接受。但是我仍然覺得紫式部的故事描寫很唯美,也覺得豐子愷先生的譯本十分優美。如果一開始讀的不是豐子愷先生的譯本選段,大概不會覺得這本書那么美罷。
(三)大德寺和今宮神社
去大德寺前,我們去了金閣寺。即便知道金閣寺是個近代重建的建筑(原建筑在1950年已經燒掉了,大致原因可參見三島由紀夫據真實事件為基礎寫的小說《金閣寺》),但是金光閃閃、足利義滿的別墅,還是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游客。
雖說不至于被人群嚇得落荒而逃,但實在變得興致缺缺。趕緊順著人潮,往出口走去。到大德寺,看到整條道除我們之外,只有三兩游客,才深吸一口氣:“這才是我們要的景點。”
大德寺也是個頗神奇的地方。傳說它是一休和尚主持過的寺廟。又有戰國大名織田信長的墓碑。去到大德寺的時候,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我們剛好碰到了春季特別展出的三個庭院。某個庭院里的青苔竟然能層層疊疊地茂密地生長,長得開出花來,竟然彌補了我沒有去祇王寺和西芳寺觀苔的遺憾。
春季特展幾乎都要脫鞋進入。下雨天在走廊下觀看枯山水倒是別有趣味。某院的講解員是位能講中文的老先生。堅持告訴我們這座枯山水是“中國天臺山的copy”,這個室內的話是浙江某地的風景,是某唐詩的景色;這塊匾是一千年前的匾,如果還原了的話,是這個復制圖一樣的漂亮色彩。茶室,可以走進去感受一下。臨離開前,老先生聽說我們去今宮神社,他說:“噢,坐bus,十分鐘就到了。”
可惜我文學修養不足,浪費了老先生的一番講解。
最深刻的,是總見院(総見院)。一進屋,穿和服的講解員阿姨就給我們倒了熱茶,讓我們坐在椅子上,如果還需要茶水,可以自己隨意添。下雨天有杯熱乎乎的茶水,簡直不能更幸福。不幸的,講解開始以后,由于我并不能聽懂講解,而浪費掉了。只知道最后,大搞告訴我們那邊是某某人的墓,大家可以去看看。
此時外頭下著不大不小的雨,憑吊倒是應景得很。我們三人兩把雨傘,本想著兩個人合打一把雨傘不礙事。沒想到,工作人員從屋里拿著雨傘追出來,堅持讓我們借用他們的雨傘來參觀。
噢,最里頭的是織田信長以及他的幾位親屬的墓碑。其他墓碑似乎是平常人家的。覺得有種打擾到他人安寧的奇怪感覺。心里道著歉就折返了。
出了大德寺大門坐公交車到船岡站,剛下車就看到今宮神社的指示牌。走到通往今宮神社的路上,突然明白先前查到的信息里為什么說可以從大德寺走到今宮神社——我們在前往今宮神社的路上,剛好一眼瞥見總見院和我們只有一墻之隔。如果附近真有其他出口的話,的確是非常近了。
到今宮神社時,雨正好漸漸停止了。這個同樣只有三三兩兩游客的神社,竟然有很漂亮的御守。今宮神社有種很特別的御守叫做“玉之輿守”,中文的意思相當于保佑嫁入豪門的護身符。也算是這個神社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