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全新小型住宿設施,相對于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大部分人來說,郊野、鄉村、旅游景點里的民宿或多或少能激起對原生環境的向往。說起民宿,最為大眾熟悉的也確實是那些建在郊野戶外的生態村莊,相比之下,建在城鎮里的民宿關注度往往會遜色不少。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在湖北武漢的城區就有非常有特色的民宿存在,且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民宿村,里面森立茂盛,環境清幽,幾十座創意客棧式居住場所宛若世外桃源,它就是位于武漢植物園旁的大李村。
和傳統的餐飲住宿設施比較,民宿的特點非常突出,它小巧精致,適應性廣,可以在任何地方設立。一般來說,民宿是在原有的民房民居基礎上改造而來的,這又決定了它可以在鄉村和城市的很多地方萌生。相對于鄉村的原生態環境,城鎮上的民宿,綜合條件和硬件會好一些,但也會欠缺好的環境烘托,這樣來看,大李村里的民宿似乎天生與眾不同。簡單來說,大李村位于東湖風景區內,處在魯磨路東湖隧道旁,那里是準生態旅游區,周邊有東湖水域環繞,與城區熱鬧隔離,加上森林植被覆蓋率高,因而氛圍靜謐,適合居住。同時,處在隧道和道路交叉地帶,大李村周邊出入城區的交通極為便捷,兼具原生環境和便捷生活設施等綜合優勢。
具體分析,大李村還有一個巨大優勢,那就是毗鄰磨山系列景點的核心區,這里有武漢植物園,磨山攬翠茶園,東湖梅園,東湖櫻花園,磨山景區等景點。由市區各地到魯磨路或者團山隧道出,即可到達大李村附近,周邊環境的面貌瞬間改變,首先是植被覆蓋率提升,行道樹和樹林隨處可見,反而是人工建筑點綴其中,十分稀少。其次以大李村為圓心的周邊交通,除了偌大的公共停車場,馬路修建得都不寬,小路縱橫阡陌,隱于林中,露出路外,看著意境悠然。最后,大李村周邊的生活區密度不大,人口稀疏,實際上也促成了生態環境的成型。民宿村在此建立,藏在路口轉角處,如不借助導航,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魯磨路上的植被茂盛之狀態,從過了八一路后的路段就逐漸顯著起來。魯磨路本身沒有拓寬和抬升,路兩旁的行道樹也延續向前,只是更遠一側的地形地勢有些高聳,建筑背后全是林區,突兀的像是一派隱匿的叢林。由魯磨路轉到東湖隧道上的輔路,高大的灌木叢和樹樁隨處可見,馬路中間是排氣設施,兩旁是加固的圍欄,種滿行道樹。到大李村的時候,馬路上開了一道口子,實際上是村里通出來的小路,剛好夠一個車道的寬度。入口處種滿了植被和盆栽,經過悉心擺放,一看是商人促銷的道具,車子開進去,麻利前行,速度放慢,看得到兩邊的建筑全部被隱藏在樹林里。
當頭第一家民宿,較為低調,一間大門高度有限,圍墻南北延伸,大門沒有門,空出進出通道,圍墻也沒有墻,被灌木叢完全遮擋,形成一排綠色的幕布。對門的另一家民宿顯得古樸高雅些,大門就是大門,圍墻也是圍墻,黑瓦頂和白墻身,傳統的江南風韻味。大門門頭牌匾上標注“泊園”,門檻較高,內庭點綴有盆栽和屏風,充滿了中國文化底蘊。兩家民宿成為大李村入口處的招牌門店,也奠定了村子里的創意風格,開車往里行進,一路上都是大樹和灌木叢,盆栽也堆得滿滿的,人工建筑也俯拾皆是。
在村南面和中部看到了兩座民宿很有意思,一間民宿是最常見的鄉村風格老房子,紅磚圍墻和油漆鋼鐵大門,鋪著水泥路面,還有一間廚房建在大門旁邊,如此布局和大多數鄉村民房一樣。在這樣的民宿里入住,房主會很歡迎,樓上有幾間空房,床鋪和陽臺整修過,看得到周邊的風景。另外一棟民宿是類似小別墅一樣的民房,獨門獨院,朱墻紅瓦,有幾分富貴氣質。戶主是一位婦女,帶著娃娃在大廳,看著還很文藝,廳里放滿了油畫,讓人心馳神往。在一條小路上看到兩間不同風格民宿,讓人多少會懷念,非常像童年的鄉村。
南段的大李村民宿數量還是少數,北段從植物園路上往南進村子,那邊才是更多民宿聚集區。三條小路由北向南貫通,都是一車道寬度,行道樹遮天蔽日,香樟和楓樹樹冠有大有小,晴朗天氣里,光線看著忽明忽暗,陰雨天氣則是一片晦暗,仿佛整個村子都被遮擋起來。民宿建在村子里,名字上各具特色,匠心獨運,有以地域名字做民宿名字的,什么東湖拾光記,磨山風華,植物園印象等;有以水果植被做名字的,什么白菜民宿,番茄公寓等;還有充滿武俠風格的民宿,一道客棧,銀湖客棧,楓林客棧等等。民宿數量多,相互之間不影響,隔著茂盛樹林,總覺得只有幾家民宿存在。
大李村的民宿,在旅游旺季人氣很高,基本上到東湖景區游玩的外地人都會預定,畢竟連續游玩,出入市區,路上耗時非常長。最重要的還在于,寓居東湖,晚景靜謐,十幾里綠道和馬路,到了晚上靜謐得宛若世外桃源,這樣的夜景不能錯過。過了旅游旺季,民宿可能會換一種存在,比如租賃為工作室,花房和畫廊等,涂鴉和寫生,專業和業余的人士隨處可見,這也是一種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