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簡書簽約作者"去年的茶"短篇小說《鳳凰鎮》。
4256字,一氣呵成看完。同樣是發布在簡書的文字,同樣是浮躁的心點開閱讀,有的作品如"磁鐵"一般,吸引著讀者一句句一行行在不知不覺中讀到末尾,讀完仍感意猶未盡。如果看到一半有誰搶走手機,肯定會跟誰"急眼"。
有的讓讀者一目十行,手指越來越快地匆匆掠過,甚至沒有耐心讀完。
遇上好文章就如同遇見知己,每天能讀到一篇讓人情不自禁必須點贊的文章就是心底強大的幸福感。
作者最初是希望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女兒也能多一個八九歲同齡小伙伴,在這條一同上學的路上聊天嬉笑玩鬧。
不同生活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眼界和視野早已山高水遠,兩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坐在一輛車,并沒有想象中的兩個小女孩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心里卻有著遠遠的距離感。
來自女兒口中"小人國"梅村的她,坐在車上一直望著門把手,原來她在研究一會兒下車怎樣開車門。緊張局促的人總是自以為可以掩飾慌亂,其實她的一舉一動都那么輕易就被人看穿。
往往身處底層的人,最能看到世態炎涼的真相。
她的神情緊張,說話小心翼翼,盡管這樣還是引起了作者女兒的不滿,從不滿的一次次積聚到終于"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生病抗議。
其實不用責怪別人為什么對貧窮的人沒有更多的交流,假如我有車接送孩子,有個臟兮兮的陌生人讓我每天順路接送陌生的孩子,我也許會動了惻隱之心答應,但是當她坐上我的車,車里始終有股不經常洗澡的味道,也許就會找個借口停止免費接送了。畢竟自己勉為其難,寶貝女兒也一直強忍著反感,有她坐在車里時就會沉默地不發一言。
她無疑是聰明敏感的,也許是從別人的態度亦或是別人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她說"爸爸答應我要給我打一口井,那樣以后我也能經常洗澡了。"
就這樣,作者面對她一次次想拒絕,卻又一次次欲言又止。以至于遞給她餅干吃的時候,看到她傷痕累累的手,把餅干都掉在了地上。那是怎樣的一雙勞動人民的手啊!與她實際年齡極其不相符,還可以說是相差甚遠。
文章的結尾,她上車前準備給自己的鞋套上自備的塑料袋,代替"鞋套",以免弄臟了車子,不小心還弄丟了一只塑料袋。
天自然是瑰麗壯闊的,但我敢保證,不管誰此刻抬頭,注意的都是那個再普通不過的粉色塑料袋,它是垃圾,它是無足輕重的配角,它和美麗這種詞永不沾邊,但其實它不是,它只是缺少一個像天空一般寬廣的胸懷。
好的文章就和好的電視劇結尾一樣異曲同工妙不可言,不告訴你明確答案,引人深思和無限遐想。
善良比聰明更難,因為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既然是選擇,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渴求的眼,不會用冷漠斷然拒絕,經歷過無數次內心翻滾的波瀾,還是選擇對別人提供無私幫助,更讓人從心底油然而生欽佩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