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佛系生活態(tài)度,又何止是這一小部分群體,佛系生活態(tài)度,涵蓋各行各業(yè),參差不齊,也千奇百態(tài)。如一些佛系員工,得過且過,當(dāng)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佛系爺爺奶奶,看著子孫輩成長,笑著合不攏嘴;佛系爸爸,孩子自個兒會長大的,不必花太多心思,更不必要自找煩惱。
如果有一個“佛系媽媽”,看著孩子調(diào)皮搗蛋,觀望一家老小的自然狀態(tài),會怎么樣呢?是孩子一臉的污泥油漬,還是一個不懂規(guī)矩,不懂禮貌的“熊孩子”,亦或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可憐寶?
如果一個佛系媽媽,整天不著家,這個家咋咋都可以,沒有嘮叨,也沒有抱怨。會缺少些什么?可能是一個好榜樣,也可能是一個領(lǐng)路人。
佛系媽媽,會給與孩子一個懶散的榜樣。媽媽佛系,沒有上進心,不求突破自己,只求安享年華,孩子的榜樣就會形成享受就是目標(biāo),不勞動就是幸福的概念。這對一個孩子的未來,是無望的,不勞而獲的享受,不是每個人都有,只有通過勤勞,努力,才能賺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社會發(fā)展的正常運轉(zhuǎn)狀態(tài),母親的佛系,讓孩子輸在了最基本的價值觀念上。
佛系媽媽,會讓孩子處于一個模糊的世界法則中。母親這也好,那也罷,孩子眼中看到的就是沒有標(biāo)準(zhǔn),怎么樣都可以的狀態(tài),沒有所謂的法制意識,正確與否的概念,孩子的反應(yīng)會含糊不清。若孩子處于集體社會中,孩子將如動物一般,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困惑與未知,與生俱來的自卑感自動生成。這是佛系媽媽帶給孩子的不負責(zé)任印象。
佛系媽媽,NO,NO...女子本脆弱,為母則剛強。作為母親,有了孩子之后,天生的使命就要強大,你若脆弱,你的孩子誰來守護?這是普世法則,動物界都不例外,何況是處于競爭最激烈的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