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才能看清楚自己》這本書是香海禪寺主持賢宗法師的人生體悟,修行心得及講學錄,此書從六個章節講述了禪修是什么?什么是空性?如何通過感悟禪修的智慧,來體悟自己的人生。下面我就此書做以下分享。
? ? ? 慈愛眾生并給予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并撥除其苦,稱為悲;兩者合稱為慈悲。我們所遇到的一切困擾,都是源于內心的不慈悲。慈悲的人,擁有“心含太虛”的寬廣胸懷,他們與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世間百態、人情世故,無所不容,因而少有煩惱與痛苦。在我們的圓滿自性中,每個人都有慈悲之性?!皶r時存好念,事事存善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并不斷身體力行地利益他人,那我們就融合在慈悲里了。
? ? ? 禪修,就是提升我們的自我覺性。覺生命的本質,就是在生活中保持中庸之道,去通過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轉化,讓身心靈達到柔和的狀態,《故道白云》中寫佛陀走在路上,他的神情是慈和,自在,超脫的,有幸目睹其風采的人全都為之震撼和感動。這就是柔軟帶來的力量。柔軟就是一種輕安,柔軟就是一種放下,柔軟就是一份愛,柔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接納和包容。它是正面的力量,它能幫助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從現在做起,把自己從里到外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用柔軟的方法把以前狹隘的思維和習性,統統改變。世上存在的每件事物都是互有聯系的,跟我們的心靈也是互通的,當我們將自己的愛毫不吝嗇的散播給別人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反饋往往是最多的。你的內心因此變得柔軟、接納和包容,你的生活也將變得妙不可言。
? ? ? 禪修就是讓我們把跑在外面的心收回來,從內在去升華,從內在去超越。這樣的崛起、超越、升華不是別人可以幫我的,要靠我們自己。通過禪修,我們找到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當中,在我們的人生里面體現出來。所有的困擾實際上都是自己造成的。仔細想一想這世間的因果是不是這樣?種下什么因就結出什么果,今天去讀書、寫字、吸收新的知識,那么我們這方面會有很大的提升,這就是因果。不要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不是社會、學校、公司、環境強加給我們的,都是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所造就的。禪修讓我們不斷地從內在的心靈、潛在的意識里面去自我反省和提升,把狹隘、黑暗、局限、恐懼和不安的一面找出來,在充滿光明、積極、樂觀、清凈的境界里面不斷的自我升華和超越。
? ? 禪修就是認識人生的無常,認識萬物都是變化、流動、生滅的屬性。宇宙一切東西不可能永恒而固定不變。感情會變化,人際關系會變化,事業會變化,任何東西都在無常當中生滅不息。《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也就是四大皆空。在佛教里,“空”的意義就是“如來性”,就是“清凈本性”,就是讓我們得到大自在的前提。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他是《中論》里的一個著名的偈子。這句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條件聚合而組成的,本性即是空?!耙嗍侵械懒x”,就是說我們要選擇“中道”去認識事物,就是《中庸》上講的,對事物的認識,不偏不倚謂之中。比如說凳子,木頭、釘子、人工、油漆就是凳子存在的因。這張凳子在不久的將來無可避免的會壞掉消失。再從凳子引申到房子,從房子擴大到地球到宇宙,種種事物都不能偏離和違背這個生滅的定律。明白這個規律之后,我們就能明白,活著只是一個過程,沒有一樣東西逃得開,所謂“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當我們聽到窗外鳥叫的聲音,肯定認為聲音是存在的,但對于一個失聰的人來說,這個聲音是不存在的。那么,對于判斷聲音的存在與否,是不是取決于我們自己呢?再比如說,每個人都有名字,可是名字是我們本身嗎?它不過是一個代號,我們本來沒有必要太在乎。當別人提到我們的名字,或贊嘆、或辱罵,你就會隨之高興或發怒。可是換個角度想想,名字本身就是假的,我們何必糾結于這個代號呢?如果不了解“空”,就會為了一個假名而升起煩惱,我們說到空性思想,就是要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存在規律,認識事物的究竟原理。不了解空性的思想就有很多東西放不下,思維枷鎖打不開,身心得不到自在。了解空性是身心和諧的前提,事業、家庭、人際關系和諧其前提就是身心的和諧。如果要家庭幸??鞓罚潜仨毦奂梢允辜彝バ腋5囊蚓?。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是一個過程,把握過程才是首要的,因為好的結果肯定要有好的過程。如果我們專注于過程,可能結果反而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很多人常常會說,如果讓我回到20年前,我會那樣選擇,那樣生活,那樣規劃自己。這都是對生活不滿意、不滿足的表現。其實,現在、當下、就在此刻,就是最好的,未來的一切結果都來自于當下。我們要將心收回來,然后放下,放下,再放下,進而用全神貫注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若不珍惜現在,而是一味的對過去耿耿于懷、對未來恐懼,那么只能活在痛苦里。事實上我們所恐懼的90%都不會發生,而且那僅有的10%,還有很多回旋的余地,可是我們并不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了,了解了一切的困擾都可以迎刃而解?!爱斚隆边@一內涵的力量非常大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人生的品質就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要把“當下”這個詞牢牢記在心里,刻在精神的深處,好好的用起來,就像一位學者問一位高僧,“生活禪為何”?師父說:“禪就是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空”的智慧要求我們以睿智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種事物,一切只不過是浮在我們面前的一些表象,而“空”才是事物的本質。“空”的思想,是要我們以智慧的心態立足于天地之間,以一顆更加從容和寬廣的心態面對現實。
? ? 禪修就是讓我們明白自身存在的價值,明白人活著的意義,通過什么方式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美好。有兩個很重要的字:明白。比如說一個人恭維我們時,我們可能不會當真,可是當十個、百個人恭維我們時,就會飄飄然覺得真的是那么回事了。人常常有點成就,就容易迷失自我。禪修的明白就是讓身邊的假象全部被破除,讓自己更清晰的明白自己是怎么樣的。明白自己不是通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來了解自己,而是需要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收回,然后向內了解自己,覺察自己。
? ? 以上講了禪修和空性,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堅固其心。雖然說修行很難,但只要堅固我們的心愿,就能使我們堅定的走完正確的道路,成就良善的信仰。我們知道,做任何事情只要認定了正確的方向,剩下的就是要堅持。古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如果不能堅持到最后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記得有一個很著名的游泳健將他曾經想創造橫渡大西洋的世界記錄。當他那天游到英吉利海峽時霧特別大,到最后堅持不下去了,因為霧太大看不到岸邊,就這樣放棄了,等他爬上船一看,其實離岸邊沒有多遠了。所以人生不要給自己找任何借口,包括修行、事業、為人處事都要有堅持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到最終后悔的是自己。禪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人很容易偏激,也很容易頹廢,很容易回到從前那個狀態里去,所以我們要不斷自我反思,讓自己的思想行為不脫離正軌。我們還要以大悲、大愿、大慈的精神去展開我們的人生,生命就會譜寫新的篇章。古之圣賢都是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蕓蕓眾生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我們伸出愛的雙手把他們拉上岸,煩惱和污濁時時煎熬著我們,讓我們沉迷掙扎在這個世界當中無法自拔,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清凈,我們要學習,我們要提升,我們要改變,我們要具備無窮的能量,那就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我們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愿是理想,愿是人生方向,愿是人生期待的美好結果――愿越大成就就越大。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只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點,在這個點上定位好自己之后,要思考如何把這個點做到最好。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向社會索取多少,而是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為社會解決問題的角色,如果我們這樣做,那以后的成就就能夠無窮大。我們要發大愿力,為這個世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可能很小,但是只要努力和堅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愛的繁衍”,只要我們把愛推廣開來,一個人傳播給十個人,那十個人就能夠再傳播給100個人,由此繁衍,力量就無窮大了。
? ? 禪修是一生的事,通過它,我們可以一點點的轉變自己,將原來不良的狀態轉化成正面的。于是在面對生活的時候,就會發現即使天在下雨,我們的心中仍然是陽光明媚,生活的好與壞就是我們用積極或消極的心態來選擇的,如果我們的心是積極的樂觀的那么我們的每一天都是燦爛的美好的。
? ? 禪修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開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清靜、慈悲、智慧的佛心。我們每天用鏡子照一照自己:“我今天講的話,做的事情、思考的內容、為人處事等等,有沒有夾雜自私的污垢呢?”如果我們能夠時刻具有菩提心,內心充滿對眾生、對家人的悲憫、開闊和大度,到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時候,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 ? 最后,禪修是一個自我修煉,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過程,她不是老師可以給我們的,也不是佛陀可以給我們的,更不是上帝可以給我們的,而是要靠我們自己。禪修就是把外在的追求、疑惑與分別,通過收回來,自我反省,自我覺察,自我反饋,要想展示一個嶄新的自己,只有自己去蛻變。
? ?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是宜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會陸續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感謝有你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