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非首發
學生來問:
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初三學生A,住學校集體宿舍。我最近遇到一件很苦惱的事情:前天中午,同宿舍一位同學B趁我上廁所時間在我枕頭邊貼了一張侮辱性的豬頭貼紙,我躺下時頭正好和貼紙位置重合,宿舍其他室友一起哈哈大笑。我非常氣憤,問是誰干的,其他人包括我的一個好朋友都說不知道。其中B和我關系很差,我猜是他干的。和B爭吵時候他也承認了,直接明說就是故意的,還繼續嘲笑我。我直接被氣哭了,在宿舍里和B大吵了一架。
當天下午我發現班里同學看我眼神怪怪的,暗暗的看著我笑,我知道肯定是B故意在班里傳我哭這件事,結果搞得現在班里同學覺得我愛哭、不好相處,我現在被這件事搞得心里很煩躁。我應該怎么辦啊?
親愛的A:
你好!首先我要祝賀你——當你在認真回顧自己成長路上遇到的挫折時,無論你的總結反思程度深淺、帶給你的成長經驗是否有效可靠,能夠具備“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思維模式,你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的同齡人。孔子曾高度評價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的品質,相信未來的你一定能夠從中受益。
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當然也是之后一類事情的應對上,你有兩個地方考慮不周。第一,爭吵與哭鬧對解決任何問題都無濟于事。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你想通過爭吵或哭鬧達到什么目的?是為了表達你的情緒嗎,還是為了明確你的交往邊界?抑或是為了宣泄你的情緒?事實上,B歷來對你的多次捉弄,已經表明了你的行為除了發泄情緒外并未發揮任何作用,反而在別人面前強化了你的形象——好欺負,且無害。這種人設對你在一個環境中的發展肯定是有害無益的。
第二,不要把你的(潛在)朋友推向對面。你提到因為你的好朋友沒有旗幟鮮明的站在你這邊,你感覺遭到背叛甚至對這位朋友頗有微詞。但你不要忘了,你的好朋友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們兩個的關系不是雙向的唯一。整個事件的是非曲直,相信你的朋友和你的室友是知道詳細過程的,他們心中會有一個正確與否的價值判斷,并且這個結果會在你周邊的環境里傳播。你本身可以在輿論場上獲得一個有利的地位(室友對你的同情甚至不能幫你主持公道的愧疚感),但如果你要求室友在公開場合選邊站,這就是在把朋友推向對立面了。我相信你只要把自己帶入到這種境地,你一定能夠理解你的室友為什么會做出這種選擇。
我們說回到這件事情來。你這件事情如果要解決,心里面一定要有一個當前的優先級排序。你現在已經是初三了,初中階段即將結束:是你的形象重要,還是和諧的同學關系重要?如果是形象重要,那你的期望形象是凜然不犯、生人勿近的方正,還是脾氣溫和、可以隨便開玩笑的隨和,抑或是圓中有方的有底線?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個人品牌。上述形象無所謂好壞,重點是在環境中明確自己的底線,給周圍人一個確定性。這一點十分重要;如果是和諧的同學關系重要,那這件事說到底僅僅是一個同學間的玩笑,在中考面前,在即將結束的同學情誼面前,實在沒有上綱上線的必要,不妨一笑置之。三年后,十年后再見面,這點事情真就是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談資罷了,甚至還上不了玩笑場面。如果你心里實在過不去情緒這一關,可以使用“情緒ABC”理論自我調整,具體內容是通過調整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調節情緒,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這件事情的最核心點,就你自身而言,是你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沒有建立起明確的交往邊界。幸運的是,很快你將進入到下一個環境中,擁有了重新構建界限的機會。明確你的處事邊界與底線,并堅決地維護它——如果受到侵犯,請務必讓侵犯者受到的傷害大于收益。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