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和閨蜜聚會,屁股還沒坐熱她就跟我訴苦。
原來,閨蜜出門時,發現對門的垃圾都堆到了自家門外。
一開門,滿滿一袋垃圾直接滾到她腳邊,垃圾中的榴蓮,散發出陣陣臭味,熏得閨蜜直惡心。
閨蜜說,好幾次都是這樣了。
對門堆了好幾袋的垃圾,一開門順手放在自家不礙事的地方,他自己家開門倒不礙事了,架不住全堆到別人家門邊上了,鬧得自己一開門就往垃圾堆上踩。
更可氣的是,垃圾一放就是好幾天,也不及時清理,難聞的味道滿樓道都是,弄得人人都對他們家有意見。
我跟閨蜜說,那你提醒他們一下。
閨蜜皺著眉頭說,怎么沒提醒啊。提醒完,剛開始還能有點改進,垃圾就堆在自家門邊,時間一長又是老樣子。
只顧自己方便,對別人的提醒置若罔聞,即使是扔垃圾這樣的平常事,也能暴露自己不顧他人,只有自己的修為。
我的一個朋友曾跟我說過,他家的垃圾從不放在門外。都是系好口,放在門里,只要開門外出,就會順手丟掉垃圾。
既不會因為垃圾過多,氣味難聞影響他人,也不會在家里停留過長,導致家里臟亂。
越是稀松平常的事,越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將垃圾放在自家門口或門里,不任意侵占公共空間,是對他人的尊重。
生活中能夠處處約束自己,懂得為他人著想,盡量不給別人增添煩惱,這就是真正的修養。
2
寒假時給一個新生上試聽課。新生在教室里跟我上課,他媽媽也坐在孩子后面跟著聽。
正講得入神的時候,孩子媽媽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
孩子的媽媽卻若無其事地拿起電話,按下接通鍵,大聲聊了起來。
我以為聊一會兒就會結束,沒想到,左等右等都不見有停下來的意思。我趕忙溫和地提醒她,我和孩子上課呢,看她能不能去外面打電話。
孩子媽媽走出教室,就在門口用電話聊天,可是,聲音還是很大。
無奈之下,我再次出門提醒她聲音太大,影響了大家上課。這時,她才掛了電話。
之后,這個學生每次來上課時,他媽媽雖然是在門口接電話,但仍然是聲震四方,鬧得我周圍同時段上課的師生都很有意見。
扯著嗓子說話,對那個孩子的媽媽來說,是一種習慣。她可能覺得自己說的話又不是什么秘密,即使聲音大些被別人聽了去,也沒什么要緊的。
在她看來不要緊的事,卻給別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對別人的反映,她滿不在乎,根本就是不把他人放在心上。
公共場合里毫無顧忌的大聲喧嘩,把隨心所欲看成理所當然,只顧自己,打擾了別人,一點也不覺得慚愧,這就是沒有修養的表現。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別人的痛苦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懂得為他人著想。
3
我的女兒曾經因為在樓道里拍球,打擾了鄰里的休息而遭到先生的批評。
先生說,不能只圖自己高興,忘了別人的存在。從來不為他人著想的人,會遭到大家的嫌棄。
正是心里總為他人著想,讓我們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從沒有出現過問題。
見到鄰居奶奶手提重物上樓,女兒會主動幫助;
知道我們工作忙,沒時間做飯,對門會時不時送些煮玉米、熱餃子;
水管漏水,滲到樓下,也是和和氣氣的商量解決。
為他人著想的人,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處處給別人創造方便。得到方便的人感受到溫暖的善意,也會將這份善意不斷傳遞。
俗話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雖然是把“人人為我”放在了前面,但只有達到“我為人人”的境界,才會有“人人為我”的和諧。
這份和諧,來自地鐵里,戴上耳機看電視、打游戲的舉動;來自出入辦公室時的輕聲細語;來自進商場時,為緊跟后面的人拉住的門;來自開車過馬路時,對行動緩慢的老人的耐心等待。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群體中,這個群體可能是班集體,可能是左鄰右舍,還可能是單位辦公室。
在人群中,在公共空間里,越是心中有他人,為他人著想,越能體現一個人的良好修養。
正是懂得為他人著想,我們才會收獲真誠的微笑,才能有互相尊重的美好。
真正的修養,就是懂得為他人著想。
作者簡介:白月,70后,熱愛閱讀與寫作,用熱騰騰的文字,過熱騰騰的生活。文章首發寫手圈(xieshouquan010),愛寫作的人都在這里。轉載請聯系寫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