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一場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的戰爭。
事情得追溯到大半年前。那時候葵葵剛滿兩歲。體檢時醫生說他的智齡是2.9歲,非常不錯。我們都很高興。然后醫生問:他能用勺子自己吃飯嗎?
“不大會,還是要人喂?!?br>“餓他兩頓他就會了?!贬t生說。
這下就更尷尬了。妻子笑了笑:“……爺爺奶奶不讓。”
跟很多工薪階層一樣,我們家也是爸媽上班,孩子平時主要由爺爺奶奶照看。吃飯這個事情,最初是孩子不會用勺子,爺爺各種喂。后來呢,大概在兩歲左右吧,孩子開始有興趣用勺子了,但爺爺奶奶會第一時間“手把手”地“教”。我覺得這時候就應該放手讓他嘗試。這道理就像學騎自行車,你不放手,他永遠不能體會和掌握平衡。但爺爺奶奶總是說:“他端不平!”“湯灑了!”然后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做法。反正你們沒空管。結果就變成了100%的喂。
這樣一晃,大半年就過去了。每次孩子吃飯,都是擺開一桌子的玩具、書,然后邊玩邊吃。奶奶像求菩薩一樣,把一勺勺飯送到他嘴前面,催他快吃。一會兒孩子又跑了,于是奶奶又端著碗追過去……有時候甚至變成了貓鼠游戲。孩子躲到我身后,奶奶從左邊喂,他躲到右邊,從右邊喂,他又躲到左邊。奶奶沒了耐心,只能一陣咒罵,也不敢打,孩子當然也不當回事兒,依舊嘻嘻哈哈到處亂跑。爺爺出來看了一陣,除了哀嘆之外,似乎也毫無辦法。
最暈倒的是奶奶為了完成爺爺交代的任務,按時把飯喂完,有時候就自己偷偷把飯吃了……(沒錯,這就是我媽。)
這個局面,卻在蹭了一頓飯之后發生了重大轉變。
眼看著孩子年底就要滿三歲,我和妻子商量著送他進小區的托兒所先適應一下。于是有一天周末的早上,妻子就帶他去試聽體驗課了。
晚飯的時候我問情況如何。
妻子說:“人家不收!他吃飯的時候根本坐不住。老師說要這樣的話,就得單獨有一個人專門照看他。人手不夠的。后來老師抱他去吃飯,他還吐老師口水。托兒所里面幾個大孩子也說他不懂規矩,他還跟別人吵……”
爺爺奶奶埋頭吃飯,沉默不語。
我說:“也是。一個班那么多學生,老師哪有時間一個個幫你慢慢教育?像我們這不吃飯的,怕是明年幼兒園也不收吧!”
爺爺奶奶埋頭吃飯,仍然沉默不語。
晚上睡覺前,我問葵葵:“你喜歡去托兒所玩嗎?”
“喜歡!”
“可是托兒所的阿姨說,你吃飯、上課都坐不住,她們忙不過來照顧你啊,所以不敢讓你再去玩啦。”
孩子睜大了眼睛。
我集中精力,告誡自己千萬千萬不能說出什么“人家不要你”的鬼話。
“可是我記得,葵葵看書、看小豬佩奇和玩玩具的時候,都是坐著的?。∧茏芫冒?!”
“是的啊?!?/p>
“所以,葵葵是不是可以先學會坐下來自己吃飯,然后我們就可以再去托兒所玩啦!”
孩子笑起來:“可以的!”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情景是這樣的。
發生了什么?
奶奶用上了妻子新買的沙漏,把孩子推到鏡子前面,又給他拍照,我也表示要跟他比賽誰先吃完……但我覺得關鍵還是——沒人喂飯了。
估計對于爺爺奶奶來說,“絕不能讓孩子挨餓”也遠不及“不會自己吃飯幼兒園都不收”這個現實問題嚴重吧。
餓了就吃是本能。你不喂了,他能盯著眼前的飯菜餓死?
他當然就開始自己吃了,一邊吃還一邊“點菜”,還一邊說“真好吃!”
我想起不知道誰說的:吃飯本來是一種樂趣,要把它還給孩子。
之后的事情當然不會完全一帆風順。也有那么幾次完全沒食欲,究其原因,無非是飯前吃了零食和副食。還有爺爺奶奶此起彼伏地催促,還有幾次他們忍不住又開始喂……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叫停這些,把事情往前推。
奶奶:“吃吧吃吧!”
爺爺:“葵葵快吃!”
我:“葵葵你吃飽了嗎?”
孩子:“吃飽了?!?/p>
我:“吃飽了就收了吧。晚上再吃啦。”
孩子:“可以的。”
爺爺奶奶:“……”
那種恨不得插管子給孩子多灌一點的愿望,總是被我搞得灰飛煙滅。
事情過去半個月,就徹底沒人喂飯了。
所以回過頭來要說怎么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當初醫生的話是對的:“餓他兩頓他就會了。”
其實根本沒挨餓,孩子本來就會自己吃飯,不吃飯的唯一原因,就是有人在喂飯。
這一天回家,還沒打開門,就聽見里面奶奶在高喊:別吃了!你這樣使勁吃,別把肚子吃壞了!
所以現在他們又開始擔心孩子會撐死了……
您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有什么問題或者高招?
歡迎點評或簡信給我!
我是心理學爸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一個兩歲孩子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