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進跟一姐姐繼續討論了《兄弟姐妹》中的唐獻民,覺得是很有價值的討論。最近較忙,沒有時間整理成文章,先記錄如下。
我:這次改的,升華到人倫大愛了。現實沒辦法,良知還是要顧的。
姐:看宋建國給劉曉旺默哀那段,還有裘正宇出走那段~
我:嗯嗯,我很喜歡那兩段,被震撼了。曉旺必須被利用,因為東方廠必須拆,這一點宋建國不會手軟(他連曉雪都舍得出去,曉旺也不會例外),但他好歹知道是傷害曉旺,在利用曉旺時就想好了許他財富和地位。雖然他也不管這是不是曉旺想要的,至少也是顧念情義。裘正宇也看懂了宋建國的信條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他不愿意做骨枯,堅決出走了。宋建國跟他爹一樣的,只是不像他爹刻板一根筋,時代多元了,宋建國的情義面擴大了,深度卻不及他爹。我在處理軟柿子的時候就是模仿宋對曉旺那段,當時不一定理解正確,但實踐過回過頭看能理解更深。社會太有情義必瞻前顧后無法發展,太無情義必走向毀滅,也許發展和良知相生相克吧。人活于世,希望找到平衡點,既能活的順心,又有情義良心。
姐:“社會太有情義必瞻前顧后無法發展,太無情義必走向毀滅,也許發展和良知相生相克吧。人活于世,希望找到平衡點,既能活的順心,又有情義良心。”——————善惡平衡,大贊。唐獻民必須是個英雄,沒有生死,就撥不動強人心里物化的心。
我:也是。人強到一定程度就會漠視人,物化人,生死才能撼動強人的內心。不過我還是不認為唐獻民是英雄。他的死是出于自己的需要,他的方式太小氣,我不喜歡。我相信世間本就具有更大的力量在挾制強人,萬物平衡才會永恒,這個功德我不覺得可以頒給唐獻民們,他們們只是形式。所以我不擔心強人能踐踏良知毀滅世界,世間自有道,我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善惡平衡就好。
姐:呵呵~ 因為有人灑鮮血,才可以有人有庇蔭~雖萬千人吾往矣。因為萬千人對人世有更多眷戀,唐獻民們才彌足珍貴~
唐獻民最后說了一句話:你的道歉狗屁不值。這個值,是以俗世標準來衡量的。我是基于這句話肯定了唐獻民的格局。宋建國對劉曉旺、裘正宇、唐曉雪乃至他的妻子,尤其是唐曉雪的醒悟,都是對唐獻民的價值的肯定。(這當然是劇本浪漫主義的所在)第三個依據是,宋子棠有沒有錯,該不該道歉,我的答案是,他有錯,他應該道歉。他的確是認識狹隘,看不到自己親手傷害好友的這個罪。如果不喜歡唐獻民,更多的是不喜歡一個沒有實惠白白犧牲的結局。可是,實用和良知之間,必須是斗爭關系。唐獻民的價值在于,一人犧牲,萬人受益。弱者是多數啊。
建立這樣的立場之后,重新看許多現實問題和處理方法就清晰多了。這個會寫一篇后記來談。對了,討論的前提是,唐獻民和宋子棠是好朋友。任何人際策略都有適用條件。
我:哦是,我飄離這個前提了。理理再來討論,等后記~
之后發現一個小妹妹的留言沒抓住主題,我對她如下進一步解釋:
我:這段是我跟姐姐討論唐獻民的價值,姐姐的角度是俯瞰。因為強人具有傷害力,眾多弱者就會被毫無忌憚地傷害,而英勇向前的唐獻民們用生死喚醒強人的良知,讓強人有忌憚,有收斂。這個角度看來,唐獻民們的犧牲換來世界和平。
如文中所說,現在社會拋棄“道德論”,更擁護“實用論”,所以實用的宋比不實用的唐更招人喜歡。
而我不喜歡唐,不是看不到他對蕓蕓眾生的價值,是我站在個人角度把自己投射到唐身上。畢竟做久了唐獻民,覺得做宋建國大快人心。即使我良心未泯追求善惡平衡,我也不想再回望做唐獻民那么數十年的無奈無助傷痕累累。 他的每一種極端我都看過經歷過,身心俱疲。我肯定他的價值,但真心不認可他的方式。
你要聯系起來看,別只盯著唐獻民的“控制”。他的控制,是為個人利益,還是為<良知>,你要再看看。
姐:說得精彩。尤其最后一段。我還在繼續想,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是唐獻民,會怎么做~
我:深談得翻片設身處地去想了,最近略忙,先按印象說點吧~
知識分子多出精神貴族,精神勇士;脆弱的人也多出衛道夫。得看唐獻民是哪種,或者哪種更多一點。不管是哪種,至少有一點,我不會用命去決裂。死固然震撼,能喚醒人的善根,那沒有善根的人呢(我是相信有人天性不善的)?震撼過后如果沒有同等級能力的人制約,一樣肆無忌憚。
死是最容易讓人忘卻和否定的方式,也是最容易產生負效應的方式(你說小雨會不會在一輩子的凄苦中悟出一個道理:良知并沒有什么卵用?)。留好命,把良知世世代代傳遞下去才經久不衰,良知要有智慧保護才不會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