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又是一年高考季,再過一個月,各大媒體、網站又要開始新一輪的炒作,“我校考生xxx,以總分xxx分的成績摘得全省文科狀元”、“xxx省理科狀元xxx分”,諸如此類新聞層出不窮。但同時,還有另一類新聞也時常出現在我們眼前。諸如:“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低于社會預期”、“大部分高考狀元大學畢業后都銷聲匿跡”等等。
? ? ? ? 與高考狀元的火熱炒作相比,其后期發展的能見度確實偏低,這是為什么呢?
? ? ? ? 我們來看《思考力—潮爆東京大學的思維公開課》這本書。
? ? ? ? 高中階段,我們衡量優秀的標準就是做題,誰考的分數高,誰就優秀,考高分需要的是在有限時間內高效率解決具有標準答案試題的能力,即我們說的實現力。而大學、研究生、工作則完全不同,尤其是工作之后,社會千變萬化、飛速發展,僅僅擁有高實現力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現代社會,在高實現力之外,我們更需要的是不斷創新的能力,即思考力與創造力。
我們來看何為思考力、創造力。
思考力: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
創造力:用個人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俗來說,思考力即發現問題的能力,創造力即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思考力與創造力呢?
? ? ? ? 在工作的時候,突然對同事提出來的企劃案或新點子感到無法理解;這份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好了,但總感覺有些不足,可又說不上來;突然有了靈感,可是就是說不清楚……這樣的情況我們時常遇到,對于這一閃而過的念頭,我們該怎么辦?是不了了之、就此作罷?還是抓住不放、深入思考?
? ? ? ? 這類思考大多時候像碎片一樣,一閃而過,一不注意就從指間溜走,像斷了線的風箏,漸漸飄遠。但創意、新點子、想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往往包含在這一閃而過的念頭中。因此,對于這些念頭,我們選擇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抓住不放、深入思考。
? ? ? ? 我們既然選擇了深入思考,可又該如何思考呢?對話交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通過他人提問和自我詢問,不斷地探索,直至破解茫然的狀態,明確自己不明白之處,發現問題所在。
? ? ? ? ——培養思考力,即培養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即從茫然的“搞不明白”的狀態,過渡到“已經理解了問題所在,只是還沒有找到答案”的狀態。
? ? ? ? 我們明白了問題所在,又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 ? ? ? 對于如何解決問題,書中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型,簡單有效,適用于解決大部分問題。
? ? ? ? 該模型總共分四步:1.明確問題;2.歸類;3.分解要素;4.逐個擊破
? ? ? ? 我們以如何備考A大學研究生為例:
? ? ? ?【問題的設定】備考A大學研究生
? ? ? ? 【歸類】按照考試科目分:
? ? ? ? ? ? ? ? ? ? ? 1.筆試:專業、英語、政治
? ? ? ? ? ? ? ? ? ? ? 2.面試:一面、二面
? ? ? ? 【分解要素】1.筆試:
? ? ? ? ? ? ? ? ? ? ? ? ? ? 1.1專業:專業課會考哪幾門、重點考察哪些內容呢?......
? ? ? ? ? ? ? ? ? ? ? ? ? ? 1.2英語:英語主要在哪些類型題目上有側重?是語法、聽力、還是其他......
? ? ? ? ? ? ? ? ? ? ? ? ? ? 1.3政治:政治會考哪些熱點、政治理論呢?......
? ? ? ? ? ? ? ? ? ? ? ? ? ? ?2.面試:面試會問哪些問題?面試出題類型是?面試在理論能力、表達能力、專業能力上分別有什么要求?......
? ? ? ? 【各個擊破】每一項按要求逐個擊破就可以啦!
? ? ? ? 將問題通過歸類、分解后再逐個擊破,是不是顯得不那么難了呢?
? ? ? ? 通過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我們創造力。
? ? ? ?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為什么高考狀元的發展往往有限?我想答案已經十分明朗了。實現力、思考力、創造力,不同階段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 ? ? ? 我們都不是高考狀元,難道不要更加注重思考力、創造力的培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