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劇情拆解之一:為什么主公不同意子虞收復境州?
李·吉訶德
都督子虞(鄧超)一再力懇帶兵收復境州,主公沛良(鄭愷)絕口不允。表面上看因為是沛國國力相較弱小,難敗境州守將楊蒼,主公不思進取這幾個原因。實則是在主公的計算中,子虞收復境州無論勝敗,對自己都非常不利。原因如下:
其一,沛良作為沛國主公,已經隱約感覺到子虞的威脅。子虞作為前朝老將,有赫赫軍功和一批嫡系部下(比如田戰),自己實為新君初立,建功尚少,難以壓制。主公給子虞的多次服從測試中,子虞均不聽命令,我行我素。在禁言收復境州多次言及是為一例,令其撫琴而不從亦為一例。有足夠的能力、隱約又有二心,如果讓其帶重點項目,所有資源最終會陳倉暗渡,喂養子虞的力量,這種損己肥人的事當然不能干。
其二,不收復境州,與敵國相安,自己尚能偏安一隅。若讓子虞收復境州(沛國除了他還真沒有第二個人有這個能力),如果失敗,沛國無力應戰,最終帶給自己的是失國辱身。如果成事,子虞更是功高蓋主,凱旋途中來一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黃袍加身這個事就算子虞不想,手下的人也會動心思的)。
所以,主公是不會同意子虞收復境州的。攘外必先安內,對于主公而言,最大的威脅是臥榻之旁的子虞,而不是千里之外的敵國。
為何楊蒼父子、主公、子虞四人都死了?下回分解。
李吉訶德,湖湘布衣學子也。但有耐艱苦勞頓,修身齊家有志于創造者,修遠求索,上下而欲覓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敬啟者:李吉訶德。(微信及QQ:36952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