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讀三國(7)|襄樊之戰中的司馬懿、蔣濟——用別人的資源,干自己的事》講述了司馬懿、蔣濟兩人提出聯合孫權抗擊關羽以消除自己危機的建議,并分析了這條建議背后所展現出的大局思維,還解釋了孫權為什么要襲擊關羽的幾條剛性原因。
這篇講述關羽如何進一步陷入戰略危機,孫權集團在對關羽軍事打擊之前做了哪些事情。
一、呂蒙:幸虧我有病
1.
讓我們回到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襄樊之戰爆發的最初時刻。
荊襄大地上,空氣中的水濕氣慢慢變得凝重,清晨的露珠變得越來越多,使得花葉與青草被壓彎了腰。這似乎是進入秋水綿綿時期的前兆。
關羽敏銳地抓住機會,搞出了爆炸性新聞,進攻襄陽以及樊城。而樊城的曹仁在前期依靠著龐德的英勇善戰,與關羽斗得火熱,但是情勢對于曹仁這一方越來越不利。
關羽開始北上出征之前,留了不少后備人馬駐守大本營。與其隔岸相對的呂蒙知道關羽是在提防著自己,擔心自己帶兵偷襲。關羽深通兵法,做出這樣的部署本是應有的職業素養,可我們知道關羽是眼高于頂的人物,能讓他做出這樣的防備部署,可以間接證明呂蒙不是泛泛之輩。
江東境內,呂蒙自然是盛名昭日,周瑜、魯肅死去之后,呂蒙作為第三代執掌孫權集團軍隊的一號人物,深受孫權信任;他自身勇武過人,并且成年之后勤奮苦讀,最后竟然自學成才,從一介武夫變成深通謀略、智勇兼備的將領。留下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美談。
為了防著呂蒙,關羽不得不留下部分軍隊來防守,我們可以設想若是關羽能夠抽調更多人馬投入到襄樊戰場上,曹仁或許就堅持不了這么久。樊城一旦告破,對曹操會造成極大的打擊。樊城有多關鍵,如果朋友們看過前面的文章,會十分了解。
呂蒙此時就嘗到了有名聲的壞處。關羽時刻提防著他,要想進攻關羽的后方,他必須想其他辦法。
因此名聲有時候不是好事情,你是人們眼中的焦點,你永遠站在舞池中央,因為舞臺隨你移動。你的一舉一動,敵人都會倍加留意。
這也是成功學的一個弊端,書里總是讓我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還要對著鏡子自我暗示,生怕世界上所有人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殊不知在事業的最初階段,吸引力法則不僅會吸來受你夢想感召的盟友,更可能會招來毒蛇的眼睛和紅信;在更廣的程度上,也是最多的,會招來他人的嘲笑和不相信。
2.
可呂蒙不知道是因為長年作戰還是其他原因,身體有夙疾,時不時的需要治療、養病,這也是個眾人皆知的事實。即使關羽已經出征樊城,呂蒙依然沒有直接進攻關羽的后方,而是琢磨著必須想辦法進一步擴大勝算,他要讓關羽軍事部署上細微潰裂的縫隙,變得再大一些,甚至變成一個大洞。
呂蒙給孫權秘密上疏,意思是咱倆演個雙簧,就說我病重了,你把我召回都城養病。關羽最忌憚的就是我,我病重的消息要是傳到關羽耳朵里,肯定會把后方兵力抽走調往襄陽、樊城一線作戰。這樣他后方空虛,我們率領“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strong>
呂蒙的疾病作為一貫的弱點此時竟然成為他得以利用的優勢,試想如果是用其它的理由,關羽不會輕易相信的。
真是印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及“瞞天過?!敝兴f的“常見則不疑”啊。同時可以領略到一個出眾的領導者是如何善于利用現有資源,變不利為有利的。
回建鄴的路上,呂蒙遇到了年輕但官位較低的陸遜。關羽后方空虛的破綻陸遜也看出來了,陸遜勸呂蒙一定要抓住關羽北上出征機會進行軍事謀劃,理由是關羽傲慢驕矜,此時志得意滿,是他最疏忽防備的時候,請求呂蒙回到建鄴要和孫權好好商量這件事情。呂蒙這時打起了馬虎眼,一味以自己身體不好、關羽驍勇狡猾搪塞了過去。
為什么呢?當然是怕走漏消息了,既然陸遜能看出來,那說不定還有其他牛人會看出來,這時候必須要壓制陸遜,連自己人也要騙,關羽自然就更不會防備。
想想看,如果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陸遜這樣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明明是對的,卻不被理解,不被采納,一腔熱血換來一盆冷水;
憤懣、抱怨,是否會在心底滋生出黑色的情緒水草?它攪動著你的胸腔,讓你感到痛苦郁悶,又如一腔烈火,燒灼著自己身體的爐膛。
你會認為是自己的年輕與才華威脅到了體弱多病、銳氣盡失、思想落后的領導?還是自己的思想太過超前,而身邊的人都不如自己?
我們應該結合陸遜的這次經歷,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耐下性子來多問問為什么,尋找到事情背后的真實原因。試想陸遜如果沉不住氣,自己的建議被拒絕后大發牢騷,弄得人盡皆知,就離禍患不遠了。因此不管怎么樣,先忍下來再觀察是一個保險的方法。
接著說呂蒙到了建鄴,孫權詢問:誰能夠替代你呢?意思是我們江東,有沒有發現才華比的上你的人才呢?
呂蒙推薦了陸遜,除了說明陸遜本身才堪大任之外,又說陸遜很年輕,沒有名氣,因而關羽不會把這個后生小輩放在眼里,他代替我駐守原來的地方最合適。
這說明了沒有名聲不見得是個壞事情,你有實力,然后有意讓別人看輕你,就可以“扮豬吃老虎”,就可以把自己力量積蓄許久然后“一鳴驚人”。
或許這是《菜根譚》中“君子之才玉韞珠藏,不可使人輕知”的一個含義。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想想,呂蒙向孫權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的位置,如果前面陸遜沒有忍住情緒,而是慨嘆命運不公,恨呂蒙錯失軍事良機;這下就真的錯失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大躍遷的機會。
3.
這里我們再多說兩句:當一個男孩看到自強自立、樂觀開朗、做事果斷堅決的女孩,突然間在你面前展露出柔情似水的一面時;
當一個女孩看到她心中無趣的男程序員在一次公司例行聚會上,聽到餐廳所放音樂才響起一段音節,就告訴你這是莫扎特的鋼琴曲時;
當眾人眼中平凡的你突然在一次校園歌手大賽上唱出令人如癡如醉的歌聲并拔得頭籌,而在此之前他們只知道你數學優秀;
當聰明的女孩突然有那么幾秒鐘變得很笨,被你所說的二流腦筋急轉彎繞進去,臉上露出呆萌的表情時:
當身材五大三粗、聲若洪鐘、狀如魯智深的漢子,可以下廚房做一桌極其精致秀雅的好菜時;
當殺人如麻、天生霸王的項羽只把自己的柔情獻給虞姬時;
這或許是《菜根譚》中“君子之才玉韞珠藏,不可使人輕知”的另一個含義。
這是:利用思維定式,制造爆炸效果。
不管你做起來是有意無意,要看起來不留痕跡。不同的技能、特質看起來反差越大,效果越好。
4.
我們回到正題。
呂蒙最后還對孫權叮囑:若要起用陸遜,必須讓他對外韜光養晦,不要顯露自己的鋒芒,而在內部實際事務中則要盯著關羽的一舉一動,不放過任何機會。
呂蒙就是要讓陸遜對外做做樣子,顯得自己只是防守,沒有進攻意圖,做出一副人畜無害狀。
陸遜才華出眾,用得著呂蒙這樣提醒嗎?陸遜難道自己不明白這個道理?或許這說明了陸遜當時確實沒名氣,呂蒙也只是知道他的才華,卻不了解陸遜的性格,不知道他是屬于哪種性格的人物,只有一個一般性印象,將其歸屬到年輕人一類。
年輕人一般都很氣盛,突然間深受重用,覺得正是自己一展才華、舒顯萬丈豪情的時刻,就算是性情低斂的人也不免流露出得意之情;可是這次偷襲荊州,年輕人的這種特點恰恰不能有,必須要掩其不備。
總結:充分利用信息不對稱,制造煙幕,擾亂棋局,誤導對手。
二、陸遜遞給關羽兩封類似情書的仰慕信
1.
場景:如果你是一位男子,也是一個部門領導,結果隔壁部門新調來一個極其年輕的和你同級別的領導,據說學歷很牛哦。
他上任第二天就來找你,對你十分尊敬,大談對你的仰慕之情,把你工作以來的幾個成功事跡分析地頭頭是道,并且說自己很愚笨,就是靠著你的這幾個成功案例幫助他度過難關;
他多方打聽,綜合信息,自己寫了一本心得筆記,不僅每天讀,還要抱著它睡覺。并且說你的這幾個職場成功事跡簡直該出書,成為經典案例。
最后說,以后有什么事情盡管來使喚我,我隨叫隨到。我們兩個部門應該戰略聯動,甚至應該合成一個部門,他來做副手,你所做的一切都會替他帶來好處,他可以天天在你身邊學習,我們一榮俱榮。
是不是心里還有點舒服?或許大家久經職場,不會掉以輕心,但至少我們暫時沒有了敵意,放下戒備之心,會想:這人看起來還不錯,觀察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吧。
如果這樣想了,動了這樣的念頭,好了,他要的就是這一瞬間,這片刻的松懈!你根本無法知道他已經為了對付你準備了多久。
2.
呂蒙即使對外稱自己病重,關羽也沒有掉以輕心,將后方的剩余軍隊調往前線戰場;直到陸遜上任之后,做出的一系列姿態讓關羽覺得這個后生對自己構不成威脅。
陸遜寫給關羽的兩封書信,我這次打算以仰慕為基調,盡肉麻之能事,來逐字逐句地翻譯,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下男人怎么夸男人。
陸遜給關羽的的第一封書信寫自上任之初,有三段話:
第一段: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p>
前段時間您依靠著觀察敵國的形勢,做足了情報工作,發現其中的破綻后立即行動;
憑借著嚴明的軍律和出眾的兵家戰法來指揮大軍,只耗費了小小的氣力就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和戰果;
您和您的戰績簡直就像巍峨的高山一樣令人仰視和驚嘆!
第一步:稱贊關羽的才能、成績,這是事實,夸了沒什么。但可以降低人的戒心。
第二段: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卷,共獎王綱。
敵國吃了敗仗,因為我們是盟友,所以這不僅是您的好事,也是我們江東的好事啊。
當小生我聽到您勝利的喜訊傳來時,竟忍不住自己的情緒,下意識地拍手叫好;
我不禁暢想著,只要有您,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完成席卷天下的功業;
到時候,我們可以和您共同輔佐朝廷,一同提振綱領倫常。
第二步:套近乎,讓關羽感覺陸遜是以不要臉的小人精神貼近自己,助長關羽的傲慢和鄙視自己的情緒;你要是已經鄙視了一個人,還會把他放在眼里嗎?
第三段: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廩良規。
最近,我這樣的后生小輩,經驗缺乏、資質魯鈍的愚笨之人,是受了主子的任命來此地任職;
隔著江水與長空,我延望著您所在的那個方向,對于您的英姿非常地仰慕,頗想領受到您的有益教誨,如果可以,簡直是我莫大的榮幸。
第三步:貶低自己,抬高對方。
就像有些年齡大的職場前輩,知道你年輕人學歷高,能力強,本來就有危機感,你把自己把姿態放低一點,人家心里也樂呵,這孩子還挺懂事啊。
3.
第二封書信寫自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刻:
第一段: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勛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
于禁等人為您俘獲,遠近都對您此次手筆欣賞贊嘆,認為將軍您的功勛足以永世長存,即使是當年晉文公擊敗楚國的城濮之戰,韓信殺滅趙國陳馀二十萬大軍的背水一戰,也遠遠未能達到將軍您今日的功績。
再次夸贊關羽的功績,再這樣夸下去,任誰都會反感,因此陸遜話鋒一轉:
第二段:聞徐晃等少騎駐旌,窺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云師老,猶有驍悍。且戰捷之后,??噍p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愿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
聽說徐晃等人以少數騎兵駐扎遠處,窺測您的動向。
曹操這個狡猾的敵人,因忿恨不會想到危難,恐怕會暗中增添兵馬,以求反轉今日的不利困局,逞遂他的心愿。
雖說他的軍隊出戰過久,但仍然還有一些驍悍的戰斗力。
況且根據以往的經驗,軍隊在打了勝仗之后會產生輕敵思想,偉大的將軍常常會因此而苦惱;
古人先賢的做法,是在軍隊獲勝后比打仗之前更加警惕,希望將軍多方采取措施,以保全自己的完勝戰果。
開始為關羽著想,勸關羽小心曹操;關羽心里或許會不以為然,你小子擔心的事,我難道考慮不到?但關鍵的是態度,陸遜的態度非常好。
第三段:仆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我乃一介粗疏遲鈍的書生,頗為慚愧給所有人都添了不少麻煩,對現在職位也不能勝任。
但我十分高興將軍您作為我的鄰居,能擁有如此的威望德行,晚生非常樂意向您貢獻自己的腦力心力,恨不得把它像缸里的水一樣全部倒出來給您。
即使我所說的您看不上眼,不能合乎您的策略,但對于我自己還是一件十分值得紀念的事情。希望能夠蒙受您的關注與關懷,明察我的一番心意啊。
有一句話不是叫:干不好是能力問題,但因為干不好就不敢干,那是態度問題。
陸遜的意思就是,以我的才能和地位實在高攀不上您啊,但我實在很仰慕您,真的想為您做一些事,但以我的能力和地位又實在幫不上什么忙,我就只有把我能做到的最好狀態發揮出來,供您察看好了。
4.
關羽徹底放心了,呂蒙病重,而繼任者陸遜一副美髯公的追星族的態勢,看來后方無憂了。隨后盡起大本營能調動的軍隊,開赴前線,要與樊城的曹仁做最后的決戰,相持了幾個月,不能繼續耗下去了。
這下關羽的背后徹底空虛了。
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
陸遜向孫權匯報了關羽所有的動向和部署,并陳述了擒拿關羽的關鍵要點。
在本文的最后,我只說原文中“禽”這個字。
“禽”這個字,通“擒”,這不是個好詞啊,意思是像抓禽類動物一樣把人抓起來。一般怎么抓呢?要么抓住翅膀,要么抓住腳掌,你就跑不了。
在我閱讀《三國志》的過程中這個詞的出現頻率其實不高,兩軍對戰形容勝利,一般都用“破之”、“走之”,如果抓住了人,百姓、士兵一般會用“虜之”、“俘之”等。
而在關羽這樣的大人物身上用到這個詞,我感到一種悲涼,證明孫權集團做足了功夫和謀劃,有很大的把握;而關羽的破綻也確實大到了一定程度,才讓陸遜敢用這樣的詞給孫權匯報。
孫權集團在等待最佳的出擊機會。
下一篇接著講述呂蒙、陸遜的軍事行動,以及曹操、孫權的廟堂互動,襄樊之戰打到此時,關羽的一舉一動都變得在這些出眾大腦的預料之中,一步一步被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