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是理性的判官,他把幾乎所有的一切象征都連同“性”一起解讀。而榮格是感性的牧師,他讓人去思考“性”背后,更深層次的精神原型,甚至追溯到祖先。
他們同有哲人的基石,不同的是,生物學(xué)的思想和宗教的藝術(shù)。
人總是懷揣著來世今生的夢想,就連佛洛依德也不例外。臨死前,他讓圣經(jīng)陪伴在枕邊。
今生如此短暫,治療似乎毫無意義可言。因為,如果人僅僅因為力比多的本能而在追求,那,世界豈不是簡單到無需歷史?文化,不就被貶的一文不值了嗎?
大格局下的今天,科技被捧上了天,輿論讓我們不要去敬仰祖先,仰視他們,而是要超越他們。豈不知,祖先,是神的創(chuàng)造者,在他們那里,才能看到我們真正彼岸的歸宿。如果不從他們那里尋找,而一味的探索未來,那未來的那片不可知將會更加茫然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