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生活是一面鏡子,我們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
新的一年已經上路,我不知道自己會走多遠。但是我需要在每一天的生活里,看見自己,最終在某一個時刻,找到真正的自己。
笑薇老師說:“人生無復盤不翻盤”。人只有在每次復盤中才能更清晰地看見自己。
今年起,我要跟隨笑薇老師的腳步,開始日日復盤,每周復盤,每月復盤,清醒、修正、成長自己。(開啟第一周復盤):
2023.1.8笑薇2023新知識博主讀書營開營。
第一周閱讀傅佩榮先生的《國學與人生》。
我作為今年的“笑薇讀書知識創富教練”,第一期負責帶領第4小組,每天帶著小伙伴們讀書寫作,改變成長自己。
我每天讀書寫筆記,督促小伙伴們積極行動,參與每天“讀,寫,說”的學習內容,給他們點評作業。第2天和第4天組內集體點評討論,第5天全員集體讀書分享會。
每天我的讀書生活有條不紊,非常愜意,內心豐盈,充滿能量。
1、第一次分享時看見自己
在周五的第一次讀書會上,笑薇老師信任我,讓我做第一個分享,主要分享思想認知內容,結果我分享的過程不盡人意。
當天下午,我忙著給小伙伴們修改分享文稿,沒時間好好梳理刪減自己的文稿。
因為每人分享時間限制在5分鐘,我的兩千多字的文稿肯定超時,做了簡單的刪減。當時匆匆忙忙,發到平板里面去。
我記得分享時間是7.30,而實際上是7點開始。
我剛吃完飯就進入復盤會,手忙腳亂,到處找不到平板了,打開平板又找不到那份簡化的分享文稿在哪里,我開始緊張起來。
一直讓老師和小伙伴們等著我,打亂了分享會的節奏,浪費了師友們的時間,我內心不安,更加緊張。
我找不到刪減稿,只能照著原長文,臨時組織語言,湊合著分享了下來。
緊張+沒有成熟稿,分享的不盡人意,師友們寬容,一個勁地鼓勵我,讓我既感動又慚愧。
兩年的時間里,我還是沒有修正好拖拉、馬虎的習慣,做事懶散。
我應該好好記住分享時間,而不是稀里糊涂,搞得匆忙、緊張和狼狽,以后一定要做事嚴謹,認真。珍惜每次的分享機會,給學員們做好帶頭和榜樣作用。
這個周學習《道德經》,一定每天早起好好讀書,提前兩天寫好分享稿子,做好充分地準備。
2、讀書分享會復盤和提問看見自己
周五晚上小伙伴們地分享,每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從自我實際情況出發,解讀《國學與人生》帶給自己的感悟。我感受到不同思想的碰撞,帶來的認知顛覆和啟發。
小伙伴們無論以前讀過還是初次讀傳統文化經典,我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先人們的高超智慧,哲思的文字瑰寶帶來的思想新認知,以及如何把傳統文化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去。
傳統文化讓我們學會達觀,寬容和平和,重新審視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深入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和方向,思考如何提升自我修養,開創新的生活。
我同時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應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以后每天上午進行15分鐘朗讀練習,提高普通話和語言表達力,每天讀書內容不只是寫,還要說給家人聽,踐行費曼學習法。
3、提問問題看見自己
昨天凌零老師在群里征集老師答疑問題,我就帶了個頭,寫下了自己以前乃至現在還未完全解決的問題,來個拋磚引玉,在群里自我反思,引發積極討論。
我正好趁機梳理了一下,自己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文章框架。
想來自己每天忙碌著讀書學習寫作,寫了兩年,也沒養成打框架的好習慣,如何能建立強大的邏輯思維呢?
心理學上的吉德林法則認為:把問題清清楚楚地寫下來,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你只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確如此,通過我再次寫下自己的問題,心中便漸漸看清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問題的答案一直在我心中,只是我潛意識里一直在逃避,沒有去勇敢面對和突破它。
我的問題就是懶惰問題,每次讀完書,也記錄了一些重要的點,梳理邏輯主線時,就嫌棄麻煩,懶得深入思考,懶在了舒適區和拉抻區,沒有耐心等待自我真正地突破成長。
在紙上羅列出了框架結構,需要一條條去查資料,組織素材,我又嫌棄麻煩,再次懶得查找,干脆隨心所欲,想到哪兒寫哪兒,任由心緒帶著走,寫不出強邏輯文章也就很正常了。
兩年前剛開始跟著笑薇老師讀書時,我就因為思維混亂,找不到清晰的邏輯主線,找老師尋求幫助。
笑薇老師說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她教寫作方法多多練習,拆解優秀的文章,進行刻意練習。她還給我推薦了幾本書籍,富蘭克林傳,小小的藍色邏輯書系列,毛姆的書籍,刻意練習等。
我當時就買來書閱讀,當時讀了感覺思維清晰,有了調整方向。但是沒過多久,又感覺太麻煩,練習過程中的卡頓和痛苦,又戰勝了理性。
多次本能的懶惰又起時,我任由自由之翼帶著感性思維走到了現在,因為舒服啊。
我不是不能理性思維,只是戰勝不了心中的懶惰蟲,懶和逃的散漫習慣已經刻在了潛意識里十幾年,想要修正改變何談容易,改變畏難而逃的思維習慣,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里講,人的大腦中本能腦和情緒腦的天性就是趨利避害、趨易避難和缺乏耐心。
我就是任由本能腦和情緒腦,控制自己的行為習慣,面對麻煩和痛苦缺乏足夠的耐心,看不到自我改變的效果就半途放棄了,沒有足夠長的延遲自我滿足耐力,被自己的一個“懶惰”為借口,一次次徘徊在舒適區和拉伸區之間,不能完全跳出來。
笑薇老師說:“書中的好方法,只有通過刻意練習真正改變自己才有用。不能懶,一懶毀所有。”
老師的話,令我醍醐灌頂,我若是繼續懶惰下去,不改變固有思想,讀再多的書,寫再多的文字,思維能力還是會在原點打轉,根本無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所有的學習和改變,需要刻意練習,從思想上改變認知,從行動上獲得成長。
每天早起讀書,輸出,拆解優秀文章,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時覺察潛意識層面的思想狀態。
運用《刻意練習》的四要素:“定義明確的目標(建立強邏輯思維)、極度的專注(讀書和拆解)、有效的反饋(寫出思考后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在拉伸區練習(行動和休息,延遲滿足)”,每天都進行重復練習過程,逐步走出拉伸區,進入成長區。
每一個人的自我改變過程都是痛苦的,但是當你從認知是去重新定義這種痛苦,清晰地看到目標,以終為始,痛苦就不再是痛苦,而是成長自己的快樂了。
通過昨天的寫下問題,到此刻的認知改變。我感受到了笑薇名師引領的啟迪,感受到了笑薇團隊集體帶動的力量,我已經清晰了自己的目標,服務他人成長自己,自我改變就是快樂的。
梅耶說:“行動越早,痛苦越小。對人生難題要打運動戰,無論如何都別坐在泥坑里哭鬧,‘先行動起來’。”
改變思想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積極行動是消除一切痛苦的方法。
早起讀書、寫作、拆解優秀從今天開始,一個嶄新的我,從此刻開始。
加油,已經行動的我。這一次我會真正徹底看見、改變和成長自己。
我是用讀書寫作療愈自己、最懂你的高級數字心理咨詢師,幫你打通生活、事業、財富、情感上的卡點,療愈自己開創美好人生。關注我,帶你遇見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