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將軍1914出生于江西井岡山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原名叫張福貴。張國華聽說紅軍招人,他才15歲就參加了王佐、袁文才隊伍。經過部隊的歷練,張國華很快成長起來,當上連隊指揮員,每次打仗,他都奮勇向前,經常受傷。榮獲三等紅星獎章。此后不斷進步,從團長到師長,又從師長到軍長。作為二野的得力戰將,張國華常常與國民黨五大主力硬碰硬,并不處下風。張國華指揮的是解放軍十八軍,這支部隊曾經殲滅西北軍的精銳181師,把國民黨五大主力11師打得沒脾氣。
[if !vml]
[endif]
解放戰爭時期,張國華已經是豫皖蘇根據地司令員,張國華能力突出,不到二年時間把部隊擴大了七倍,根據地面積擴大了四倍。淮海戰役的消耗非同一般,光支前民工就需要幾十萬人。張國華坐鎮后方,給劉鄧大軍和陳粟大軍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物資。使得首長們見面就夸張國華能力強,會辦事。
建國后,主席開始關心那片雪域高原,雖然那里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但是國際地位重要。搞不好我們就腹背受敵,因此選派的人和部隊特別重要。經劉伯承、鄧小平的力薦,張國華成了西藏軍區首任司令員。于是十八軍全體奔赴西藏地區,自古以來西藏都是環境惡劣的高原,這里沒有吃的,天氣寒冷。[if !vml]
[endif]
農作物不易生長,不能吃苦的人到這里三天就會回去。進入西藏以后,張國華遵照中央命令,尊重藏民習慣和文化,保護寺廟,不住藏民家,贏得了廣泛的支持。作為十八軍的主要指揮者,雖然沒有參與抗美援朝戰爭,但駐守藏軍任務也很繁重,經常平叛,搶險,筑路。光平叛就在1959年打了一年,由于種種原因,原本三年一換的防地,18軍守了好幾年,三年自然災害,戰士們很擔心家里情況,但祖國利益高于一切,十八軍克服各種狀況,始終堅守在邊關。
[if !vml]
[endif]
1962年,印度單方面違背兩國和平條約,公然侵占我國領土,不斷挑起事端,毛主席問張國華有沒有把握,張國華說:“敵人雖然是印度的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們長期沒打過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沒來過高山,我們卻長年駐守高山。”毛主席手一揮說道:“那就掃了它”。
張國華受命后即刻飛返前線,在戰前軍事會議上,張國華要求西藏工委的侯杰24小時之內運送60車炮彈到前線,侯杰面有難色,說:“你也知道,這里的情況有難度。”張國華二眼圓睜:“現在是非常時期,一切圍繞打仗,一切服從前線!”結果侯杰指揮民工,攀過險峻的冰山絕谷,僅十多個小時就把軍火送了上去。張國華以四個團為主力,目標是20平方公里的2000印軍。這是根據情況來決定的,山地大部隊難以展開,補給困難等原因,人太少也不行,一線地區始終維持這個人數兵力。
[if !vml]
[endif]
張國華頂著幾個軍頭說他計劃太冒進的壓力,采用大范圍地穿插,打得印軍措手不及,一瀉千里,我軍雖然傷亡也不小。但戰士們斗志高昂,加上武器上也有優勢。經過血戰,形成了印軍一路跑,我軍一路追的局面。有相當一部隊印軍是剛從被窩里出來直接跑的,這些穿著短褲衩的士兵夾雜在潰敗隊伍中跑,鞋也沒有相當的滑稽。
解放軍追著,有的戰士槍里子彈早就打光了,就端著空槍大聲喊:”繳槍不殺“。更搞笑的是,龐興國等四個人的戰斗小組就擊潰一整個炮兵營。經過半個月的戰斗,就像刀切黃油,印軍望風而逃,最后將印軍王牌打垮,并俘虜了7000多印軍。印軍王牌第七旅全軍覆沒,旅長達維爾準將被擒。中方在邊境東、西的二次戰役和一些局部的戰斗,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if !vml]
[endif]
要不是中央發來急電,因后勤和國際形勢變化,停止追擊。張國華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都沒問題,堅持打三個月印度非亡國不可。雖然是完勝,但我軍的傷亡還是有的,前線指戰員付出了1400多人的犧牲。但這一仗徹底打服了印度,他們引以為國恥,也保證了中印地區50多年的和平。
[if !vml]
[endif]
張國華將軍長期奮斗在青藏高原惡劣條件下,嚴重地影響了他的身體健康,1972年,印度人眼中的戰神張國華,58歲因為心臟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