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高中學了6年的英語,還是不會說。每天在看日本原版動漫,還是聽不懂。
那你算一下,你一共到底接觸了多長時間?
首先,我們看看大概的不同語言難易度。以下是對英語母語者的語言難易度,類型一是相對容易,類型四是相對來說比較難。
類型一: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
類型二:德語,印尼語
類型三:希伯來語,俄羅斯語,波斯語,塔加拉族語( 菲律賓)
類型四:現(xiàn)代阿拉伯語,漢語,韓語,日語
(注)中文母語者的話,類型返過來看差不多吧。比如,類型四:相對容易,類型一:相對難。你覺得日語比較簡單,那就把日語放在類型一。韓語不是太難,不過比日語難,那就把韓語放在類型二。
上面的統(tǒng)計是能達到算流利的水平的學習時間基準。
類型一:720-800小時 ? (每周5小時的話3年,10小時-1年半,20小時-10個月。)
類型二:960-1200小時 (每周5小時的話4年,10小時-2年,20小時-1.25年。)
類型三:1440小時 ? ? ? ? (每周5小時的話6年,10小時-3年,20小時-1年半。)
類型四:1920小時 ? ? ? ? (每周5小時的話8年,10小時-4年,20小時-2年。)
我個人經驗來說,學中文(我母語是日語,漢語應該相當于類型一)時,過了三個月之后就開始聽得懂,能交流了。那時每天接觸7-8個小時,三個月的話630-720小時。那個時候寫的文章是這篇:不到長城非好漢(參考一下“只學了200單詞→寫作→拿獎了!語言學習就這么簡單 看看這200個單詞是什么”)
但是上面的(學語言背景,學習動機,年齡,學習量)會影響你的學習。有人會更短時間學會,而有人還需要時間。
下面另外參考一下,這是歐洲國家的人從入門開始學習英語考CFFG(歐洲語言共同框架)考試的時間基準。
到C1水平要700-800小時,這相當于托福iBT 110-120的水平。
雖然這統(tǒng)計是歐洲國家的人從入門開始學英語的統(tǒng)計,不過我們亞洲人也從初中或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應該可以參考或按這些數(shù)字學習。
我個人認為,星期天學7小時還不如每天學1小時。這些時間應該是腦子里養(yǎng)成語言領域所需要的時間。不過這些統(tǒng)計告訴我們,保持一定的學習質量之下進行每天的訓練,我們誰都可以做到!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