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所謂“大雪”,即為“大者,盛也? 至此而雪盛也? 初候,鹖鴠不鳴?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作為冬天里的第三個節氣,預示著漸入隆冬,之后漸漸會有積雪,天氣也會愈來愈冷,離春節也愈來愈近了。
《詩經·采薇》有一片段這樣講雨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先除卻此中所喻,單是“雨雪霏霏”一景就足以表達戍邊將士經歷生死,仿佛歷經滄海桑田的嘆息。之于雨,我更喜歡雪一些。雨滴“啪嗒啪嗒”地掉落在青石板上,灰青色的天空遠遠地與青白色的建筑相應,很是有江南氤氳的美。南方的細雨霏霏好像還更溫柔一些,在北方,每逢雨季,整個世界都是焦灼不安的,很是喧囂,雨水濺得到處都是,總不免會惹的人心煩意亂。而雪恰恰與其完全相反。悄然入睡之后的雪最能出乎意料地驚喜整個世界,安靜、優雅、默不作聲地飄飄灑灑,剎那間,全世界都為其肅穆。
人總會將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化作喜歡。很多年前我就開始對雪很感興趣,但談不上喜歡。那時候為其駐足僅僅是好奇,為什么灑落下來雪花是六瓣的,如此規整如此精致?小時候喜歡下雪天不打傘,只是不喜歡雪被擋在傘上,之后漸漸明白了,可能只是不忍心讓如此純潔美好之物白白落下,每一片雪花都應該被細細欣賞。
白雪如此美好,我想與“白”也有莫大的聯系。白色象征美好、純凈、圣潔等已為世人所知,比如說西方文化中的婚紗就是白色的,代表純潔美好的愛情。
雪是極其浪漫的。在中國文化中,“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中的“白首”恰好與雪花灑落滿頭時的“白首”有相通之處,尤其是昏黃路燈下紛紛揚揚的雪花悄然落下,最是有一番別樣的風情。
雪最能牽動古代文人的情思?!熬G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短短數句,便將生活描述得曼妙無比。還有“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靜觀其變靜待雪來,愜意且悠閑。
仲冬已至,愿此時此刻的你溫暖如詩,在漫雪的街道上,遇見暖黃色的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