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已經聊過了「以用為美,方為大美」的居家設計理念
可能是疫情的影響讓大家對改善家居環境有了更大的訴求,有很多小伙伴都想了解關于【第三空間】的改造系列,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自己設計的第一件家具」
第三空間改造系列一
【玄關】
關于玄關,我家房子入戶就是廚房,廚房大概是2*2m的一個4平方的面積,櫥柜下方有4個門,上方吊柜有2個門,其實加起來能夠使用的收納面積只有4個門的大小。因為上方吊柜有一個里面是實心墻,不能收納。下方櫥柜的對開門打開后其實有墻體也有面盆下水道區域,所以也去掉一個。
最開始玄關1.0的設計,用吱音吧臺桌和實木的吧臺椅做了隔斷和餐廳的功能
然后做完飯以后就可以放桌上吃了,而且,這也是一個辦公不錯的地方。
最開始其實收納空間也夠用,后來隨著時間的增加,購買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就會發現這個區域開始有了物品的堆積和堵塞,就像人的身體出現了一樣,家居也是一樣的道理,需要有更為通暢的新陳代謝和符合我們活動動線的家居擺放和設計。
除了這個問題以外,吧臺椅是連接廚房和臥室客廳的一個隔斷,所以一進門就能看到家里臥室的情況,為了更好的防止開放式廚房的油煙問題和入戶隱私問題,我用一個日式的隔斷來進行了功能分區。
因為入戶有換鞋的需求,所以我也在左側添加了一個宜家的鞋柜。
五一放假期間,我開始對自己的居家環境做系統的思考和復盤。
了解自己的習慣,需求,日常生活的動線;了解現在家居的痛點,問題。明確自己有些什么物品,去了解自己擁有的空間大小。寫寫畫畫的開始了關于空間布局的設計方案。
玄關,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增加入戶體驗,增加收納與使用性,減少不必要的家具,進行合理的整合。
關于玄關柜的一些思考
目的:增加入戶體驗,增加收納與實用性,減少不必要的家具,進行家具整合
需求:
1-增加收納空間功能(入戶玄關鞋柜/廚房餐邊柜)
2-空間隔斷(入戶隱私)
3-不可降低采光與通風(窗戶玻璃設計)
4-吧臺功能(從客廳/臥室視角,咖啡吧臺視覺效果)
圍繞著這些需求,我開始上網搜索 所有可以滿足我需求的玄關隔斷,但是可能我的需求太過于具體了,導致基本沒有現成的產品符合我的需求。于是就開始了第一次設計自己的家具,第一次定制之路。
簡單的用iPad的描繪自己所需的設計稿,在淘寶上一家家問,找到一家鞋柜可定制的家具店,相互咨詢后,店家說可以滿足我的需求。議價和商定之后,我們就開始行動了。
在柜子的制作過程中,后來木工師傅給了我一個非常nice的建議,讓我改變了初稿方案。入戶玄關側做成了餐邊柜,而客臥視角側做的鞋柜玄關抽屜。
自從改造和設計了這個廚房隔斷后,斷舍離掉了宜家的鞋柜、吱音吧臺桌椅,日式隔斷。
把分別存放在3個地方的鞋子做了整體收納,鞋柜完全可以放下所有的鞋子。
然后廚房也超級好用了。廚房的收納空間擴容了很多,這個柜子的隔板可以根據我的需求來調整高度,平常飲用的礦泉水全都可以存放,而且我買的都是統一的收納盒子,整整齊齊的擺放各種廚房和餐廳的大大小小的物品。
增加感應燈帶,入戶看到的就是漂亮的長虹玻璃窗戶,也注重了用戶隱私,平常通風透氣采光完全沒問題。更重要的是我終于實現了廚房有扇窗的想法,把備好的餐還有自制的飲料放在臺面上,呼喚娃吃飯的感覺,就像是自己開了個兒童食堂的感覺。
最近恰逢暑假,兒童食堂正式營業了~
以前廚房的使用率并不高,改善了家具,收納,燈光,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動線增加了一些工具把廚房變得更好用了以后,我開始愛上在廚房做飯的感覺了,一切都井井有條的。
莫失莫忘說:“真好啊,太喜歡了”,
我想:是啊,每天感受著「真好啊,太喜歡了」這樣的心情起床,看書,寫作,做飯,畫畫,工作。
即便是疫情無法出門,即便是工作中偶爾的不適,即便是生活里那些細細小小的不順心,心情都會變得好起來。
這大概就是空間帶給人的能量吧。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我是周小白。職場媽媽,
白天是職場精英,晚上帶孩子,
早起寫字,讀書。
熱愛攝影,畫畫,堅持寫走心的文字。
讀完我的文章有收獲,歡迎打賞、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