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6歲叫周西的女孩,在一年內,每天熬夜到凌晨一點、兩點、三點成了家常便飯。后痛經查出卵巢癌后,她在北京衛視做了這個12分鐘的演講。她希望每個人都應該在滿滿的日程表上給自己的健康留出一點空間!千萬別熬夜了!這個演講,給人感觸頗多。
看完我也想對因忙而不知休息,透支身體的朋友們說幾句。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
2012年11月,成都大學張同學在校園活動時猝死,生前他曾網上留言:10天4個半通宵順利完成作業。
2015年的3月,剛剛從中山大學的畢業四個月剛剛加入百度的程序師林濤海因為連續工作48小時,而猝死在睡夢中,再也沒有醒過來。
2016年6月,前阿里數據總監歐吉良猝死。
2016年6月,天涯的副主編金波猝死在地鐵里。
2016年8月,中國傳媒大學25歲博士雷霄驊凌晨疑因過勞猝死教學樓。
2016年10月6日,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因心肌梗塞過世,年僅42歲的張銳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永不停歇的奮戰之路,他沒有給自己任何喘息的機會。
從以上可以看出,他們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已經永遠地劃上了句號!他們為了學習、工作、事業而“拼命”,忙得永遠得不到休息。總認為自己的學習、工作、事業放不下,別人代替不了。實際上當你的生命停止后,很快就有人把你所做的事情繼續下去。你并沒有那么重要,你唯一的只有對你的家庭來說才是天大的事。
這里我說一個李開復先生的故事。李開復先生患胰腺癌后很痛苦,朋友看他很痛苦,特地帶他去拜見星云大師。以下是星云大師和李開復的一段對話:
大師問我:“開復,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做出來的事情就越能夠發揮效應……這個信念像腫瘤一樣長在我身上,頑強、固執,而且快速擴張。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的正確性。
大師笑而不語,沉吟片刻后,他說:“這樣太危險了!”
“為什么?我不明白!”我太驚訝了!
“我們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都不會有增減。你要‘世界因我不同’,這就太狂妄了!”大師說得很輕、很慢,但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什么是‘最大化影響力’呢?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問問自己的心吧!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聽到這里,簡直像五雷轟頂,從來沒有人這么直接、這么溫和而又嚴厲地指出我的盲點。我愣在那里,久久沒有答話。
“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大師重重點醒了我: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病中醒來,昏聵的心靈也醒過來了。我現在不太看網絡消息,更不覺得自己需要在網上仗義執言。眼不見、心不煩,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不煩不亂,就不會帶來身心的壓力,不然,壓力是一切致病之源。就算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我也勢必要遠離過去的生活方式了。
看了星云大師與李開復先生的對話,難道你就沒有一點兒感觸嗎?
所以,朋友們。從現在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愛護自己的身體,關注自己的健康。因為你身體的許多疾病都是緊張、忙碌、壓力和疲勞是造成的,許多人往往為了學習、工作、事業……各種各樣的事情而放棄休息去“拼命”。
最近的一份大學生睡眠調研報告顯示,有90.7%的大學生存在各種睡眠問題,其中,超過1/3的大學生每晚超過零點才睡覺。這對年輕人的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著名的養生心理專家楊仲明先生在《養生與心理療法》一書中寫到,在一項研究中,他對59名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下的大學生,改變他們晚上入睡時間,即確保在晚上11點鐘以前上床睡覺,兩周之后,緊張程度均有明顯下降,心境也隨之得到改善。
所以,朋友們,尤其年輕的朋友們,希望你們再不要熬夜了。
視頻里的周西講得很對:生命里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千萬別熬夜了!你們要奮斗、去追求理想是對的,但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必須有一個好的身體。只有健康地活著才能現實你的人生理想,成就你的事業;才能更好地孝敬你的父母,守護自己的家庭。
祝愿關注”慢青年”的朋友們關注身體、關注健康,幸福快樂!
慢青年原創。原創作者: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