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第一天清晨,被《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這篇文章徹底叫醒,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快手”軟件上一些駭人聽聞的視頻,自虐式吃肉、喝酒、吃異物等各種怪異行為。他們如此為哪般?想要博得眾人眼球,找到存在感?想要出名,拿到廣告贊助?或是僅僅想要發泄而已。不論他們出于什么樣的動機與目的,足夠寬容的網絡世界允許這樣的多樣化存在。
這篇文章出了之后,各種反駁與批判,在我寫下這些字的時候,文章已被舉報刪除。拋開大家的各種議論,這篇文章至少反應出兩點:首先,這些場面是真實存在的;其次,這個平臺的影響力是動輒上萬甚至百萬的。
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才知道有快手APP,上面充斥著農村人的網絡世界。突然感覺到那個所謂扁平化的互聯網,在我面前陳列出一道巨大的鴻溝。一條短視頻可以有上百萬的影響力,為什么整日泡在網絡世界中的我卻渾然不知?
離興趣越來越近,離百態越來越遠
互聯網將世界納入我們的眼界,我們的關注點越來愈多,獲取資訊的渠道也越來越廣,不再局限于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各地新聞。“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你關注的訊息都開始圍繞著你的興趣展開。信息爆炸的今天,興趣就是最好的篩選器。微信訂閱號可以置頂了,你的注意力只愿給喜歡的那幾個號;微博可以分組,你只需刷感興趣的那個組;各類APP眼花繚亂,你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喜歡APP上,從中獲取行業資訊、愛好培養、技能提升或是娛樂。我們加入和自己調性一致的社群,結交興趣相投的朋友,我們的注意力有限,只愿放在想要關注的事情上。
一家人圍在電視前看新聞的日子越來越少了,市民王先生今天又碰到什么事情我們已無暇顧及,這就是我的面前展現出這樣一道鴻溝的原因了。
但是這并沒有錯,也已然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只有讓對此感興趣的社會學家或者相關工作者去關注這個人群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狀態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去提醒身邊的人不要因為博人眼球去做違背內心甚至出格的事情,這只會讓心靈越來越空虛。
城鄉流行文化不同
原文中提到一點是,在都市大熱的歡樂頌標簽,在快手軟件里卻關注寥寥。歡樂頌代表的是都市流行文化,快手中很火的喊麥是鄉村流行文化。其實并沒有高尚與低俗之分。城市中也有消極、拜金等價值觀,鄉村也有,只是表現方式不同。城市鄉村,各有各的流行文化,各有各的價值生態,我們無從批判,只希望一些糟粕能在進步的潮流中盡快被拍死在沙灘上,盡可能不去影響年輕的新生代。
說到農村里的青少年,想起過去不久的高考。并非所有人都如你我般幸運,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還有那么多人從小留守,接受著隔代家庭教育和不成體系的學校教育,他們一路跌跌撞撞,獲得一個正確的方向要比我們困難得多。他們的品味與舉止在你看來或許是低俗不堪,恨不得斜視捂鼻而過,但他們所處的環境與氛圍造就了那個他,能夠金榜題名又是何其不易。
所以我們要用寬容的眼光去接納這個世界的多元性,事事都不會是美好的,但要相信那些糟粕終會淘汰,美好終將發生。如果你在人生路上碰到了一位誤入歧途的農村少年,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他,用自己的行為與語言去提醒、感染他,或許他的人生真的會因此改變呢。
城鄉果真不同?
如果快手真的能夠代表普通農村人的網絡世界,與微博、微信等相比,也不難發現其相似之處。美女、炫富、獵奇幾乎是這些平臺上共有的,不論城鄉,都擺脫不了人性根本的指引吧!所以無需用居高臨下的姿態看鄉村,你看到的那些現象背后的人性驅使,或許也存在你的身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多一些包容與理解,不排斥、不冷漠,做好自己,能對他人產生影響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