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努力就會有成就,那是個騙人的善意謊言。真正的努力不會有成就的,要有方法,你要以思考為一切執行,所有事情都先運籌帷幄。
上面是臺灣著名的漫畫家蔡志忠在央視《開獎啦》節目中說的一段話,他揭示了低品質勤奮無用的真理。
“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這是我們從小到大聽過的激勵我們勤奮學習的一句話。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與工作中業績突出的職員,他們真的是只靠勤奮,就取得了這些成績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就像前陣子網絡上流行的1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認為任何行業的任何人只要重復他的工作1萬小時以上,就一定能成為大牛。如果真的這么簡單,那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就太多啦。事實上,1萬小時定律就是一個大坑。很多人用勤奮來蒙蔽自己,安慰自己只要勤奮就好,努力就好,不管方向,不管方法,埋頭苦干,終會抵達夢想。
《別再做低品質勤奮者》的作者高原,在本書中從情緒、目標、變化、任務、意志力、超越、優勢、快樂、選擇、時間和社交這多個方面,為讀者揭曉了應該如何實現最優質的勤奮,以及如何進行心理,身體等全方位的調整和訓練,了解影響狀態的,心理學,生理學和復雜的環境因素,戰勝操控,接管自我。
1 積極的心態
人的狀態大體由四個元素決定,抗壓能力,專注力,意志力和駕馭情緒的能力。
讓抱怨成為你改變現狀的動力。其實抱怨可以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也能釋放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它并不是一無是處。弄清負面情緒的來源,不要回避,必須正面應對。分析焦慮的原因,不是拒不承認它的存在。倡導樂觀的勤奮,而不是消極的努力。
那么如何正確地抱怨呢?
第一,不要隨便開口向任何人抱怨,永遠只和自己信任的人及相關的當事人抱怨。
第二,努力的實踐“樹洞理論”,就是自行化解它。
第三,要通過可以解決問題的渠道進行抱怨。
第四,任何時候你都可以不高興,但不能沒頭腦。
2 明確的目標
首先進行自我定位:
我學到了什么?(技能)
我想做什么?(目標)
我適合做什么?(現實)
技能、目標和現實結合起來,所獲得的最優值就是你的方向。
不要計較得與失,學會為目標進行止損,包括時間的止損和物質投入的止損。根據現實狀況與目標之間的距離。經常更新對自己的定位。調整自己的狀態和目標。
3 計劃
確定有效目標的SMART的原則:
Specific——明確具體的
Measurable——可以量化的
Achievable——可以實現的
Result Oriented——注重結果的
Time Limited——有時間期限的
紙質計劃+數字提醒=高效。
每天列計劃。用便簽紙貼在電腦或者桌面等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分清輕重緩急。在手機上安裝提醒軟件,提前把自己的工作計劃設置到里面。
4 專注力
給自己創造無人打擾的時間和地方,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閉上眼睛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
5 不要用力過猛
作者提倡一個人的勤奮,應該高出生活一米,但不能超出太多。過度勤奮的結果也不是很好。
第一,你可以在工作時比別人更努力,但休息時就要徹底回到生活。
第二,你需要反思平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重建健康的習慣。
第三,制定易于理解和執行的計劃,對自己的狀態和工作任務進行管理。
6 高效的社交
不要奢望讓所有人都認識你。一分鐘成交法則強調合理的自我營銷,讓對方更愉快的接受自己。
四個步驟教你提升自己面對面交流的能力。
第一,從對方認同的話題說起。
第二,利用好最關鍵的前90秒。在一分鐘內,你所說的每個字都讓對方感覺對自己有利,對方就會產生與你談話的興趣。
第三,合適的表達方式。給人以自信,可靠的印象。
第四,尋找雙贏點。這要求交流的雙方要認真聆聽對方的講話內容。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成為高手”。
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就此也提出了一個刻意練習者的成功公式:
成功=核心算法(套路)*大量重復動作。
成功不僅靠大量的勤奮付出,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高品質的勤奮,掌握每件事情的套路,上面公式的左邊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