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任何話題都不再新鮮了。今天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商界領袖、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等最興奮的時代,因為在這個時代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作為一個小小個體的我,在這個凌晨時分,為了完成今天的簡書寫作任務,也來閑聊幾句我的一些思考,一些關于人的思考。
人,到底是什么?
這很顯然是一個看起來不能再裝逼的思考了,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于我的頭腦中的一個問題。我沒辦法從哲學的層面或者從科學的層面來給出答案,但我卻似乎發現有幾樣東西是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無法繞過的。
首先,就是意識。正是因為有了意識,特別是關于自我的意識,我們才會對這個世界、對外太空、對自身產生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不懈探索。我們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與意識有關。在這方面,心理學家和腦科學家都十分關注意識和潛意識的話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之所以存在于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日復一日地工作著和生活著,其實也是在不斷活躍我們的意識,并讓其引導著我們未來的方向和每一天的所思所想和決策與言行。
當然,現在的科學家對此可能存有爭論,有不少人都認為意識其實就是大腦智能的產物,換言之,離開了大腦,哪里會有意識存在呢?這個方向上最受關注的毫無疑問就是AI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了。可以期待,人類未來將必須嚴肅地看待人工智能,其實也就是更嚴肅地面對自我,面對人類千萬年來都引以為傲的自我意識。在這個方面,我們面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但人類總是無法克制住好奇心的誘惑,在自我滅亡的道路上不斷往前飛奔,著實讓我們人類為自身的生死存亡感到憂心!
其次,是感覺和記憶。我們通過感覺來構建自己的意識,這些感覺和意識最終沉淀為我們的記憶,讓我們在每一個起床后的清晨還能清晰地記起我們的身份、所在的時空、過往的所有關于人事物的記憶,而不至于每次都需要重新啟動。感覺是我們能夠依賴的最基本的,可能也是目前惟一的意識來源的素材,我們靠著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來感知這個世界和自身,并進行十分復雜的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追求某種感覺。比如美食伺候的是我們的味覺和視覺,而旅游更多是滿足的我們的視覺和聽覺觸覺。我們追求擁有的許多物品乃至房屋汽車等等,也是主要為了這些有形的實體能夠帶給我們各種感受,其實也就是感覺。正是這些不同的感覺讓我們體驗到或幸福或煩惱的各種感受。開個腦洞:萬一哪一天科技足夠發達,能夠直接對我們的頭腦進行電信號刺激,以產生我們渴望的各種聲音或畫面的感受,我們的感覺器官被徹底廢棄,那么,我們人類還是我們自己嗎?比如,目前的一些游戲已經可以做到通過刺激我們的視覺和聽覺,讓我們產生猶如現實般的體驗,也許還會讓我們對這種虛擬體驗上癮。對此,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會不會我們會有越來越多人不知不覺間就進入了美好的虛擬世界中,對于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界限再也沒有分辨的需要了?
如果是這樣,人,到底是一個什么存在?
最后,是行為。我們生而為人,就需要維持和發展這個生命體,于是就需要補充能量和信息,需要獲得越來越高級的體驗。我們會從事學習、娛樂、工作、思考、體驗等等活動,但目前來看,似乎我們絕大多數人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學習和工作上,且并沒有從中獲得足夠的樂趣,甚至為之痛苦,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們為此又能做些什么?
我們的行為受到意識和潛意識的支配,還是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因為我們的主動行為而不斷增強和優化升級?我們人類越來越追求的意義感到底是什么東西?這種對意義的永無止境的探索之中包含了多少的好奇?我們的日常思考、感受與外在言行對于滿足這種好奇心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們每天是否都在努力地有意義地活著?
我沒有答案,但我會繼續思考下去。
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