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兩個多小時的科幻片看得很刺激,之前很少看科幻片是覺得枯燥又太燒腦,這次嘗試看才發現原來科幻片也可以這么有趣。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特色突出,人類與外星人的同志友情很讓人感動,片中駕駛飛船的場面更是堪稱太空版的《速度與激情》。
整場影片全程讓人高速緊張,不得不全情投入其中,除了有嚴肅緊張的大環境背景,偶爾也不缺乏笑點,給影片中緊張的氛圍帶來一點緩沖。這部影片如果讓我打分,我會給它打八分,其中的五分我都給了影片中的一句話,一句他們始終在踐行的話。
“尋找不可能中的希望”這是當所有隊員被反派挎克抓去當人質時,在面臨各種困境窘境,身受重傷的副艦長和艦長說的話。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被深深的觸動了,后面的影片依然在看,這句話卻一直在腦中縈繞,甚至開始有了一絲走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當某件事情都已經被判為了不可能的時候,就意味著沒有翻盤的機會,意味著只剩一條放棄的路徑。別人說的不可能,或者你自己認為的不可能,講真的能有多少人真心想過在這不可能中找希望,付出實際行動的又有多少人。而影片中“在不可能中尋找希望”是他們這艘進取號飛船的信條。
我曾迷失過很多次在不可能中,當外界肯定的聲音一再響起的時候,當內心逐漸軟弱妥協的時候,我發現屈從于不可能很輕松,與此同時卻也有一種叫做“不甘心”的情緒在反復折磨內心。我被這兩種情緒不斷拉扯,情感的天平一會向左一會向右,我承認多數時候我都屈從了不可能。
當天平傾斜到屈從不可能的時候,我享受了輕松,卻總被不甘心折磨的輾轉反側。后來我才發現我哪里是被不甘心所折磨,我不過是痛恨自己的不作為,害怕自己做了以后不成功,會被別人笑話為無用功,是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遲遲踏不出突破自己的那一步。
讓我想不到的是某一天跑步成了一個突破口,我真的是一個從小胖到大的姑娘,可以說運動這事兒幾乎和我絕緣,沒事兒的時候懶惰情況堪比網上的“葛優癱”,所以當我說起我要跑步,說我想挑戰馬拉松,身邊所有人都嗤之以鼻,認為這是一個天方夜譚。這當然不怪他們,是我對待運動這件事有過太多出爾反爾的案例,他們不相信我能堅持下來也是有道理的。
可是這一次我知道我要堅持,我要去挑戰那些曾經的不可能,因為我還沒有完全遺失掉那個叫做不服輸的性格。放棄有多容易,撿拾起來就有多難,但不改變就會成為溫水中的青蛙,就會逐漸變成一灘死水,到時候投進去一顆石子都無法產生波瀾。
我開始一個胖子的跑步歷程,從八百米的氣喘吁吁跑到了2015的北馬,那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有質疑的眼光,有不顧合理安排帶來的傷痛,更多的是在一次次克服內心認為的不可能。完成全馬又是一件容易的事,容易到只要你和蝸牛一樣慢慢爬就行,只要你不停,目標就會越來越近。要知道能停留在金字塔頂的除了雄鷹,就是蝸牛。
到今天我生活中依然有很多認定的不可能,但我已經不再那么恐慌,我不害怕去做無用功,我開始一一嘗試,告訴自己慢一點不可怕,關鍵是你不要停,你要相信會有希望,而希望發生在你不斷的尋找中,也只有在尋找才能發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