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寫作的基本功,你會想到什么?
01寫作必須有目標,不然就會迷路
賀拉斯說:“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
寫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若沒有寫作的目標,寫著寫著,就會覺得茫然,覺得不知所措。
就像一條船,在漫漫的黑夜里,失去了燈塔的指引,便會迷失方向。
問問你自己,寫作,一開始的目的是什么?
你說,你只是覺得,心里有很多話,想要寫出來,一吐為快。
那么,你寫作的目的,就是自我傾訴。
工作上受了委屈,覺得心里苦悶,寫下來,就感覺輕松多了。
那么,把你想要訴說的東西,寫在紙上,寫在日記上,你心中的煩悶,其實已經被分擔了許多。
02你需要克服的,寫作中的四個難題
寫作,是一種磨礪,一種思考與觀念的磨礪。
在這場漫長的歷練中,往往會經歷以下這么幾個難題。
第一,無話可說。心里那些纏綿悱惻的情感,那些無以言表的愁緒,在下筆的那一刻,仿佛突然間,就像流光溢彩的泡沫一樣,碎了。
第二,雖然抓心撓肺地,想了一個不錯的開頭,可是話說到一半,就怎么也編不下去了。
第三,邏輯混亂。明明你才在心里編了,一個讓你感覺,一氣呵成的故事,可是寫出來才發現,怎么都讀都不對味兒。
第四,表達糟糕。一篇文章的格式不對,就會顯得很生硬。沒有寫作的模板,就總是覺得,缺了點什么。
03積累素材,是寫作的靈魂
想要寫出,洋洋灑灑的大篇文字,素材是必不可少的一關。
可有時候,就算挖空心思地琢磨,也感覺自己腦袋里空空,想不出什么東西。
這時候,建立素材庫,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建立素材庫,要注重平時的積累,要注意在平日里,就要多尋找素材。
想要尋找素材,可以用以下這么幾種方法。
第一,感知法。通過用眼,耳,口,鼻等感官去感受,用自己的感知來積累素材。
刻畫親人,比如母親的形象,你可以眼睛去觀察,母親身上穿的衣服;用耳朵去傾聽,母親碎碎念的關心。
第二,讀書筆記法。所謂讀寫不分家,你也可以用寫讀書筆記的方式,來記錄書中的金句,和各種好玩的典故。
不一定要通讀全文,不過有些書中點睛的句子,就像神來一筆,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眼睛。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整理,這些點睛的好句,感受其中的曼妙。
但是記筆記必須要克服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整理筆記。
不少人往往只重視記筆記這個過程,在記完筆記之后,就把它放到一邊,或者不怎么看它,這是非常不對的。
用好筆記更甚于做筆記。
以下幾個小習慣,可以幫助你用好筆記。
做好分類管理,比如這一本,是有關名人名言的筆記。
那就可以在目錄頁,做好模塊整理。
比如,這一頁到那一頁,是有關友情的名人名言;比如,這一頁到那一頁,是有關于人生思考的名人名言。
這樣子設模塊,筆記就會顯得,十分清楚明了了。
可以做好目錄索引。
在目錄頁上做好每本書的要點記錄。
這樣,平日的時候,就可以有重點的去看,或者,有重點的去復盤了。
04有重點,有層次地敘述
有的時候,覺得文章寫得很亂,其實就是結構的問題。
沒有想好,這部分要寫什么,那部分又要寫什么,文章就會顯得很錯亂,沒有順序。
那要怎么辦呢?
很簡單,答案就是搭框架。
教你一種方法,先寫好結論。
你可以先拋出你的觀點,然后接下來的,就是為你的觀點做鋪墊了。
解釋你想法的由來,是讀者的提問,還是別的什么,讓你有了這個想法?
可以用你自己的例子,或者身邊朋友的例子,或者你讀過的名人故事,都可以作為例子來證明你的觀點的正確性。
接著,為了讓你的觀點,顯得更加可靠,更加有說服力,你也可以用反面的角度再一次說明。
就拿我最喜歡的選題,“人生”來說吧,有人喜歡拼搏奮斗,也有人喜歡安穩度日。
這兩個角度其實是相斥的。
這一正一反兩個詞,合起來,就可以寫一篇文章了。
先探討你的觀點,然后舉例說明,你觀點的正確性。
其次,從反面論證,進一步加深觀點的正確性。
于是,一篇熱氣騰騰的文章,就這樣完成了。
05 基本功扎實,很重要
無論是哪項技能,基本功扎實,都是充要條件。
寫作,就像是搭建一幢大樓。
沒有良好的基礎,扎實的地基,就想一步登天,搭出摩天大樓,是決計不可能的。
寫作沒有堅定的目標,就難以持之以恒。
不點明寫作中的問題,即使這次僥幸渡過這個坎,下次仍會被這個坎絆倒。
素材負責點亮文章,道理融會貫通,讓人更容易理解。
結構負責搭建框架,文章整體顯得更有層次感,更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