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蘇軾是香事的“骨灰級”粉絲,在其詩詞作品中,有不少描寫焚香的句子。
? ? ? ? 蘇軾曾做《翻香令》其中寫道:“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余熏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
? ? ? ? 蘇軾擅長調制合香,他調制的一款合香,炙烤時,能散發出一股清新的梅花之香,配方得自宋代名臣韓琦,因而取名“韓魏公 濃梅香”。
? ? ? ? 蘇軾的門人黃庭堅,更是制香的高手。黃庭堅曾說:“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黃庭堅在中國香文化的發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宋朝有四款很有名的文人合香:意和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合稱“黃太史四香”,就是黃庭堅調制出來的。
? ? ? ? 不過除了自己使用沉香之外,宋朝人還有一個聞名至今的小樂趣,那就是“斗香”。在那個沒有電子產品的年代,經常會有人專門尋找一個日子組織大家,讓每個參加斗香比賽的人帶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讓所有在場的人共同評判。
? ? ? ? 古文《香乘》的第十一卷中就專門記錄了這種斗香的具體活動方式:“ 韋武間為雅會 , 各攜名香 , 比試優劣 , 曰香會 。”有一次,黃庭堅與一位法號叫惠洪的僧人朋友在湖南游山玩水,恰好衡山花光寺的長老派人送來兩幅墨梅圖畫。惠洪與黃庭堅一起在燈下欣賞。
? ? ? ? 黃庭堅:“惠洪兄,這真是好畫!好畫!可惜聞不到梅花之香。”
? ? ? ? 惠洪:“要嗅梅香,又有何難。”
? ? ? ? 惠洪從囊中取出一粒香丸,投入香爐內,不消多時,便有梅花的暗香浮動。
? ? ? ? 黃庭堅:“惠洪兄,這是何香?這么神奇。”
? ? ? ? 惠洪:“這是傳說中的韓魏公濃梅香,蘇軾蘇大學士的獨門秘香。”
? ? ? ? 黃庭堅:“原來這就是韓魏公濃梅香?”
? ? ? ? 惠洪:“蘇學士知道你有香癖,卻不肯將此香的制法教給你,真不夠朋友啊。”
? ? ? ? 黃堅庭:“就是就是。下回見到蘇學士定要討個說法。”
? ? ? ? 惠洪:“此香之氣味,舉世無雙,只是‘濃梅香’的名字,有些low。”
? ? ? ? 黃庭堅:“哈哈哈,我看“不如改名‘返魂梅’。返魂梅之名,要比原來的“濃梅香”高雅得多。”
? ? ? ? 惠洪:“對哦,改天遇到蘇學士,要跟他說說,哈哈哈。”宋人焚香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