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何曉暢?曉暢影視傳媒集團?今天
? ? ? ? 明朝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宣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443年,當時的梁莊王22歲,20歲的魏氏被冊封為梁王妃。他們僅共同生活了8年,梁莊王便“以疾薨”。魏氏悲痛欲絕,“欲隨王逝”。正統皇帝為此降旨安撫,要她存留下來,撫養梁莊王的兩名幼女。魏氏于38歲病逝時距離梁莊王下葬已有10年,但她仍與丈夫葬在一起,且為合葬形式中最親密的一種──同穴同室。下葬時,由于自來石將墓門頂得很緊,只得撞破西扇門。
? ? ? ? 墓里看到的玉葉組佩又稱玉禁步,是明英宗賜給梁莊王的妃子-繼妃魏氏的皇家御用飾品,梁莊王和繼妃魏氏結婚八年后即逝去,繼妃魏氏每每想起梁莊王生前待自己恩愛有加,遂起了厭世的念想欲隨王而逝,皇帝英宗得到消息,隨即下了一道圣旨,讓魏氏撫養好兩個女兒。賜賞玉葉組佩,它的功能作用,是當時尊貴的身份象征,女子佩帶上以后,為了規范走路的姿勢,快慢,只有優雅,緩慢的走,才能發出叮當悅耳的玉器碰撞的聲音,意思就是要讓魏氏不許自殺,要優雅的活下去。十年后,繼妃魏氏去世,遺言是她仍與丈夫葬在一起,且為合葬形式中最親密的一種——同穴同室。
? ? ? ? 幾百年前醉生夢死的凄美姻緣,凄婉執著的,背景音樂是琵琶語,確實煽情,令人感動。
? ? ? ? 宋朝以后,伴隨著宗法勢力的擴張,傳統的上層禮制逐漸俗化的同時,民間生活也日漸被納入禮治范圍,貴族的禮儀演變為士庶通禮。這一整合社會的上下層雙向互動的秩序化過程,在明清時期尤其是明代更為明顯。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朝末年以“復宋”的旗幟,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特別重視禮法,他在位的30余年中,制訂了十幾部禮儀專書,其中《明集禮》是明朝最重要的一部禮典。在冠禮部分,除了皇家冠禮、品官冠禮,還有士庶冠禮。明朝帝王在恢復漢家制度目標之下,沿襲并發展了宋代開始全面推行的以禮化俗的傳統,重視以儒家倫理文化影響社會?!吨熳蛹叶Y》在明朝被視為民間社會的禮儀指南,洪武元年(1368),政府頒令:“民間婚娶,并依《朱子家禮》。”(《明會要·禮九》)永樂年間,又“頒《文公家禮》于天下”(《明史·禮制一》)朱熹的私人著述這時已變成了國家的禮書,《朱子家禮》在政治力量的幫助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理論權威,并部分地影響著民間生活。明代是冠禮得到較多施行的時代,我們從明人文集與地方志中可以見到較多的民間舉行冠禮的情形。事實上明朝的冠禮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縉紳之家或地方大族依《朱子家禮》規制舉行的冠禮?!扒懊魇看蠓蚣翌H重冠禮,一遵紫陽所定。”(康熙《湯溪縣志》)浦陽義門鄭氏十世之長仲德父,以禮冠其從子杓及諸孫燧、爚、耀四人,是其中的顯例。宜興萬氏謹于禮法,“其家子弟且冠,必為之行古冠禮,及婚葬祭率準《家禮》,從事不為茍簡”。應該說在明代社會按《家禮》的模式舉行冠禮,是相當時尚的事,社會對它有積極的評價,但《家禮》畢竟是一種榜樣,“冠禮,惟士夫家間一行之,然倡而不和,未有多行者”。就是文人學士或地方世家行禮也不是都按《家禮》行事,有“三加禮,士大夫家間行之,然亦不能備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