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人們不會去嫉妒比自己強百倍的人,只會妒忌比自己強那么一點的人,最突出的就是那種之前和自己是在同一起跑線,最后已經遠遠超過自己,連背景都看不到的人。
或許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在高中時期,每次月考期中考試的時候,不會去看和自己排名相差很大的人,一般關注的都是和自己排名相當的人,如果說平時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突然超常發揮,便覺得便匪夷所思,無法相信。
我有個同學,初中同校同班,考入同一所高中,我們考試都是按照排名來安排考場,記得高一的時候她總是在最后面那棟樓里考試,可是最后考大學成績卻非常好,三年之后,她完成了人生涅槃。初中高中的時候是個胖子,后來大學畢業完美化身為女神,不過百的體重,優秀的大學,人生是那么的美好,大學學了金融專業的她現在在一家銀行上班,我不知道她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但是一步一步的付出值得現在這么美好的她。
所以說我們無法一下子成為理想中的人,一下子也成為不了,只有一步一步去努力,因為努力著努力著,世界就不一樣了。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初中高中班級總是有小集體這樣的現象,或者總會是有關系不錯的交集比較多。也就是所謂的好學生和壞學生,現在再來看,父母和老師不讓學壞也是有道理的,是我們好。堅持向上的力量,總是很難。難的事情做好了才是厲害的,而稍微墮落了,就不小心可能走上不歸路,對今后的人生有所影響。
剛入高中,班主任給我們看過一篇文章,印象深刻《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平庸的》,小學的你是佼佼者,等上初中時,來自各個小學的優等生和你成了同學,名次開始下滑,然后努努力擠破頭進入好高中,來自各個初中的優等生和你成了同學,每一次的下滑你都不在意,就這樣一步一步導致你成了平庸的人,但是你要明白,其實你的同學都是和你實力相當的。
以前看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畢業后要做喜歡的事情,那么畢業5周年的同學聚會不要去,10周年聚會也不要去,因為那時你的同學大都在大公司里面平步青云,而你則處于最困難的時期。但是,20周年的聚會你可以去。你會看到那些堅持夢想的人和隨波逐流的人,生命將有什么不同。以前沒畢業的時候覺得挺對,現在畢業了,覺得真的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便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了,因為大家都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了。大學畢業一年之后,高三同學一對同班同學結婚,因為是第一對,同時也因為雙方都是我們班的,差不多班級同學都到了,就相當于同學聚會了,你會發現,大家都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了。在我實習的時候,在北京到處找工作的時候,我一個高三同學已經開起了培訓班,高三的時候開了心理咨詢室,還聽說當年拿了省三好生,高考文化分不需要很高就可以報送類似蘇大這樣的學校,后文我不知道;今年過年回家,老房子那邊拆遷,小學同學靠著這個自己開了飯店,成了飯店的總經理,當我去飯店的時候,看到了同齡的他儼然中年男子的模樣,覺得生活是公平的,你不能樣樣都得到,而每個人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微博上回憶專用小馬甲最新一條微博寫到:再見面大家都胖了,小地方的安逸寫在了臉上,我發現很多在外的朋友,都比留在家鄉要年輕些。他這樣寫當然不是說哪種生活方式不好,而是表達胖是對生活的妥協,活一次不容易,我們都有責任讓自己盡可能的好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