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維,很早就聽說過這個觀點,但是一直感觸不深。
多元思維的提出者與踐行者是查理芒格,你可能不熟悉他是誰,而另一個人巴菲特肯定熟知,他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一個今年95歲的睿智的老人。
什么是多元思維?大致意思是我們不能只限于一種思維模型去做事情,而是應該盡可能多的學習各種各樣的思維模型。查理大腦中有幾十種思維模型。他做了一個這樣的比喻:不懂多元思維,就好像一個拿了錘子的人,認為滿世界都是釘子。
最后這個比喻,就好似這幾天都遭遇。
最近在做畢業設計,免不了要做各種各樣的圖,但是由于大三參加了一個比賽,對mapgis(一種畫圖軟件)比較熟悉,所以作圖的時候只會想到他。比如散點圖(用一個直角坐標系,然后根據數據在坐標系上投點),這個圖可以用mapgis來實現,但是要做的準確、好看,mapgis其實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excel,而由于自己對excel僅僅會簡單的操作,一看到這個圖,僅僅想到的是自己熟知的工具,但是并不是最好的工具。
這一次深刻體會到查理說的一個拿了錘子的人,認為滿世界都是釘子。作圖最好的方法是熟知各種軟件,畫圖時調動出最好的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多元思維是各學科的集和:
學習心理學,會了解自己、他人以及人們的行為。人們的行為有時候是意識層面的,有時候是潛意識層面的,弗洛伊德稱為本我、超我......
學習經濟學,會對成本的概念有更深的了解。經濟學家這樣看待小偷:他們并不是在道德上去譴責小偷,而是認為小偷最大的不好處在于小偷的存在增加了上鎖的成本......
學習管理學,會知道一個細微決策的不同,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后果。比如德魯克使操作流程程序化,提高了生產效率......
學了數學,會對復雜的世界有更清醒的認識......
......
我的理解以前的大師,他們絕對是多元思維的集大成者,因為那個時候學科并沒有細化。出現細分的專業是因為工業革命的爆發,需要更多專業化的人才,而且這樣的成本是及其底的。
學會了多元思維,你不會被現有的認知所束縛,會發現很多學科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比如......我也想不到比如什么,因為我還沒有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