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碎片化時代的生存思維》提出了化整為零、零存整取、小勝致遠的碎片整合思維,下面再探討下出更多的實用性的小技巧。
1、hold 住關鍵任務的零碎時間
關鍵任務往往需要集中注意力專注執行,但不同關鍵任務切換時間屬于可利用的碎片時間。
以開會為例,會議是職場人經常面對的任務。而遇上拖延冗長、低效無感的會議總是讓人昏昏欲睡,會議時間也成為我們常常不得不面對的時間黑洞。
如何充分利用會議時間?
等待開會前的那段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可以為自己每天規劃一個分批次、分階段完成的任務,比如讀英語短文、查詢當日財經資訊或運營個社群,都可以在會前短暫的幾分鐘內做個沖刺跑。
如果你是會議的發起者,可以掌控會議時間,那就在會議開始時約定好會議時間長短,在一次會議盡量增加同類事項議題,爭取一次性搞定相關事項。安排會議的時間,也盡量不要占用你的生理黃金期。
如果真正開起會來,建議還是專注開會、做好梳理、及時筆記,而你如果讓思維信馬由韁、開小差、玩手機其實是浪費了你的時間。
如果你對會議實在沒有興趣或是本該不需要你參加的會議,最好在會前就提出請假。如果的確躲不開、避不掉,那就整理一下手頭正在做的工作,帶到會場,在會議期間爭取能做一點就做一點。
2、合理利用多線程時刻
強化專注力能有效提升重要任務的完成效率。可有些維護性事項幾乎不需要投入心力和注意力,沒有必要一心一意去做,可以通過多線程執行增加多樣性,提升完成效率。
完成多線程任務的基本原則就是任務之間不存在太多沖突,一同操作反而會相輔相成。
比如,上班路上時聽英語,每日行進路線不變、不用費腦力,而路上聽英語就可以全身貫徹;
做家務時,邊拖地邊聽郭德綱的相聲,邊刷碗邊聽《得到》,可以讓家務不再枯燥無味;
運動健身時,一邊拉伸、承重、跑步,一遍欣賞節奏明快的音樂,雖辛苦勞累但卻暢快淋漓;
身陷堵車大軍或等待出行時候,隨手拿出包里的書或KINDLE,哪里都可以汲取知識,想象自己也可以像查理?芒格成為一個移動的書架;
想拓展朋友圈、弱關系,和朋友一起用KEEP來交流、溝通,參加早起團、早跑團,既收獲健康又得到友誼。
外出的同時,將購物、理發、見朋友等事項一并解決,而不用單獨為某事天天去跑。
3、抓住碎片時間做好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利用碎片時間能讓我們干很多有意義的事,提高對時間的掌控感。
良好的小習慣總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規劃積累起來的。比如,有人總是在出門前,丟東往西,找東西忙得暈頭轉向,那可以建立一份清單,將鑰匙、證件、銀行卡、背包、電腦等放在固定位置,提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子和相關資料,將這些日常東西提前整理好放在門口,出發時隨手攜帶。
秋葉大樹有個“5分鐘方案”法:
一份完整的方案=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2小時高效寫作+5分鐘修改。
其核心意義就是給每一個碎片化的時間單位,尋找多元化的用處,然后將多個碎片化時間串聯起來,最終完成一項系統化的復雜工作。
利用零碎的時間,完全我們可以放空自己,積累靈感,深度思考,做好規劃。
4、要有碎片時間的斷點概念
我們應該是碎片時間的主人,而不應被本屬于碎片時間的事擠占寶貴的關鍵任務時間。所以,我們應該為碎片時間明確截止斷點。
比如,規定每天早晨上班半小時內,要完成諸多碎片化任務——查閱OA系統是否待辦文件、規劃當日任務、瀏覽最新資訊、倒杯水、清理桌面等。這些任務零亂而麻煩,如果深入進去往往會浪費大量時間。
那就一定要為這些碎片任務設置時間,不能無限制延長,與主要任務發生沖突。比如8:30開始處理零碎任務,到9:00的規定時間就一定要打住,等下次碎片時間再重新開始。
電腦和手機都是我們重要的工作生活工具,不必完全斷網,可以采取集中的、非關鍵任務時間處理事務。
避免陷入碎片時間黑洞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養成好的上網和瀏覽手機習慣,提前計劃好看哪些內容,設置定時器,避免無目的漫游和無限制的搜索,防止過度沉迷。
5、用碎片化平衡工作和生活
衣食住行樂是我們生活必備,也是最容易產生碎片時間的災區。
衣上,我理解主要是購物,需要事先按照需求規劃購物清單,通過碎片化整理日常需求,爭取集中時間一站式買齊。
食上,可以盡量精致節約,減少做飯時間,減少意義不大的飯局,除非是資深吃貨,愿意肝腦涂地去吃遍人間美食。
住上,盡量離工作地點近一點,哪怕住宿費用高一點,也可以減少大量在交通出行上耽誤的時間。
行上,更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時間。日本的一個作家洋洋灑灑地寫了一本《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說明了上下班路上是專屬于自己的碎片化“黃金”時間,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干太多的事。
樂上,要自己學會排解放松,不僅在工作時全心投入,也要在娛樂時真正放松。娛樂可以在實現一系列小目標后分批次兌現。比如,有人是追劇狂人,但沒有必要一看就不能自拔,完全可以下載到手機里,找碎片時間來欣賞。
飛速變化的時代,時間的價值分外寶貴。與碎片化相對,整合的價值的更為突出。
積沙成海、集腋成裘,哪怕只有一分鐘,伴著歲月的累積和時光的浸潤,也會逐步迸發出應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