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上要開幕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受矚目的電影當屬——
《夜行動物》。
前幾天,片單已經公布。
此片也獲得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提名。
這部電影改編自1933年出版的小說,《托尼與蘇珊》。
作者是已故的美國作家,奧斯汀·萊特。
從豆瓣描述來看,這是驚悚片。
一個名叫蘇珊的女人,和前夫離婚已經20年,某天突然收到來自前夫的一本小說手稿。
自開拍之日便備受關注。
在2015年戛納電影市場,發行權賣出2000萬美元的天價。
成為當年金額最高的一筆交易,也有可能是戛納史上金額最大的。
買家是環球和焦點影業。
無論是公司還是觀眾,都超級期待。
爛番茄指數已經滿格。
主演陣容超一流:杰克·吉倫哈爾、艾米·亞當斯。
不過話題中心,還是下面中間的那個男人,該片導演。
Tom Ford(湯姆·福特)。
豆瓣提前預定5星,全是因為他。
呵呵,Sir就猜你不認識。
不怪你,這位萬眾期待的導演,到現在只拍過一部電影。
他原本是個時尚設計師。
在時尚界呼風喚雨幾十年,然后不小心變成了一個……
世界級導演。
只靠一部電影——
2009年的自編自導的《單身男子》。
獲獎三次,提名六次。
拿下威尼斯電影節第66屆酷兒獅獎,同時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爛番茄新鮮度85%。
豆瓣評分8.4。
這部電影為什么這么好,原因很簡單……
因為Tom是處女座。
他擁有處女座一樣變態的糾結與細致。
《單身男子》改編自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1964年的小說,號稱“最美的同性戀文學”。
故事講述一個失去同性愛侶的單身男人喬治,勇敢面對未來。
早在1980年代,年輕的Tom Ford就讀過。
我當時已經明白了自己是個同志,但還沒有一個戀人,我也沒有公開宣揚這件事。正好是那段時間我看到了這本小說,小說中的苦悶、悲觀和彷徨的情緒打動了我。
我渴望找到愛情,但又無處開口,就像小說里的喬治一樣,我甚至想過自殺。
他比片中的喬治幸運,最終找到了愛情。
還是一見鐘情。
這位在電影開頭驚鴻一瞥的白發男人,就是他的愛人,巴克利。
巴克利比他大13歲,曾擔任《Vogue Homme》雜志國際版主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Tom才25歲。
然后,長跑30多年,2014年結婚。
在這部電影的結尾,Tom Ford專門寫上:
獻給理查德·巴克利。
可想而知,一個深刻打動了導演幾十年的故事,具備多大的感染力。
除了愛情,Tom Ford的事業與生活,也深受這個故事影響。
他30歲就成為古馳首席執行官,有一天翻開日程表,發現排滿的工作突然被清空了。
我是誰?我要做什么?中年危機就這樣來臨,他意識到:
一個男人,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有多可怕。
在外媒采訪中,他談到了如何對抗恐懼和虛無:
最重要的是現在。活在當下,認真感知生命中微小的事。
《單身男子》中,喬治視角的運鏡,就無一不圍繞著生命中微小之處。
在Sir看來,《單身男子》比一般愛情片(是的,無需將它歸類到同性片)高級的地方就在于此——
它沒有急于表態的立場。
反而從電影本體,發散出Tom Ford獨一無二的私趣味。
先來看處女座的Tom Ford如何運鏡。
透過柵欄縫,歡樂與悲傷僅一墻之隔。
年輕的女人鮮艷無比。
年輕的男人富有生命力的胸肌。
年幼的如從童話里走出的小孩。
每一幀的流動,都誠如豆瓣網友@齊楊森所說:
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么美麗的電影,真是榮幸。
再看處女座的Tom Ford,怎么進行色彩調度。
《單身男子》沒有一味的壓抑,也沒有一味的鮮艷。
色彩,成了情緒的調色盤。
每當喬治沉思時,畫面便像蒙上一層冰。
臉,灰白。
背影,覆蓋著陰冷的藍色。
陽光,也只冷漠地照著周圍的人。
而當生命的末日來臨,喬治決定換種角度去生活,顏色就變了。
和摯友躺在地毯上,一種回憶往事的暖。
在街邊閑散地抽煙,一種夕陽的暖。
臥室里,一種相互依存的暖。
這種色彩,讓人秒懂:
視覺上講,大師級的
每一張劇照,都像時尚廣告大片。
沒完呢,再看處女座的Tom Ford,怎么選景。
單身男子喬治的房屋,現在已經成為了加利福利亞必看的景點。
這屋子是由Tom Ford親自挑選,還找來《廣告狂人》設計團隊來打磨。
一個導演,非要把副導演的活也干了。
(處女座就是這么煩。)
Tom Ford認為,從英國移居美國的喬治,就應該住英國風的簡約、內斂氣質的房子。
因為沒有人能忘記自己的根。
一個痛失愛侶的人,家的外觀是低沉的土黃色。
內部也是,哪怕開著燈,也黑沉沉的。
喬治的好友,曾經的異性戀人朱利安·摩爾扮演的夏麗,驕縱蠻橫,魅力四射。
所以她的房屋也是如此。
光鮮亮麗,銀色的大燈,由木頭和骨頭制造的梳妝鏡。
《單身男子》中環境與人物性格的配搭,非常恰如其分。
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具備真實感”。
再來說,處女座的Tom Ford,怎么對待服裝和道具。
內心憂郁的喬治,并不邋遢。
出乎意料的,他穿得整潔有序,因為體面,是他面對人生保持的底線。
在導演Tom的眼中,喬治就應該穿這樣的西裝。
不僅如此,Tom Ford還在《 Fresh Air 》的采訪中提到,針對喬治的性格,自己還專門給這套西裝設置了一個背景故事。
這個英國人,應該是從美國回到英國的途中,在薩維爾大街定制了一套西裝,而英國老牌紳士,在穿衣方面很節儉,所以衣服不會太新。
他甚至還把當年西裝的品牌標簽和定制時間貼在了內里。
電影中,哪怕自殺,喬治都要把遺物擺放整齊,和強迫癥一樣。
這種事,只有處女座干的出。
Tom Ford說,開拍前,所有畫面已經存于我的腦海。
各個方面都細致入微,才造就了這部處女座的處女作。
評價驚人。
《奧蘭多衛報》:
Tom Ford第一次出手,便拿出了年度最佳電影。
這么挑剔、糾結、強迫癥的導演,是怎么長大的呢?
小Tom三四歲時,就已經開始挑剔父母的穿著。
十七歲高中畢業搬到紐約,在紐約大學就讀美術史,一年后退學。
在洛杉磯,靠拍廣告養活自己。
剛開始,外型帥氣的Tom想做演員。
因為沒什么“安全感”,在鏡頭面前總緊張……
于是又轉投建筑業,可建筑又太“刻板”……
所以最后,在畢業前一年,他學了時裝設計。
這次,他發達了。
1990年,“古馳”將Tom Ford招至麾下,擔任女性成衣的設計師。
1999年,Tom Ford將瀕臨破產的“古馳”打造成了43億美金市值的時尚航母。
紀錄片《Visionaries: Tom Ford》跟蹤記錄了他六個月。
他對著鏡頭說:只要我醒著,我就在工作。
這些頻繁換工作的經歷,絕非見異思遷那么簡單。
不管是童年,還是時尚圈,還是拍電影。
Tom Ford都對自己的時尚眼光和藝術天賦,有著相當變態的堅持。
這么變態的人,生活習慣也很夸張——
每天要洗5次澡。
越煩躁越心情不好,就越要精心打扮。
“合適亮麗的妝容,穿上,就像鎧甲,會讓人自信。”
《衛報》將他評為“2015年英國50個最佳著裝的男士”之一。
GQ將他選入“50歲以上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排名第十九。
上榜理由為:
這個男人,從來沒有穿錯過。
就連《霍比特人》中的精靈王瑟蘭迪爾的造型,都來源于他。
設計師根據他的葛優躺,設計出下面這張圖片。(來源于知乎網友@萊斯特)
2014年,Tom Ford獲美國時尚奧斯卡CFDA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怎么說呢,如果Sir需要一位服裝指導。
Sir一定會找他。因為這個男人——
因為關于美的每一次選擇,他都沒有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