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于惠民家園項目,現已拍陳和老郭的采訪,就采訪的內容和時長來說是夠了,但總感覺不夠豐滿,差些分量,陳兩口子年輕,有工作,有一個小孩讀小學,是比較有代表性,老郭是老年人且是走馬坪中學退休教師,人、算得上能說會道,但,對于宣傳小區來說,都差了點什么,年輕人有朝氣,老人有退休保障,對于公益性保障住房來說差了點契合主題的東西,突然想到一個小區的住戶,覺得很合適。
? ? 兩口子大概六十多,都在小區工作,承包了整個小區的清潔衛生,從早上5點開始,提個桶子拿個火鉗,在小區前前后后撿垃圾,然后掃樓梯,拖地,擦扶手,玻璃,倒單元樓垃圾,斷斷續續,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家里還有一個四十左右的殘障兒,每天歪著頭,全身壓拐杖上在小區道上挪動,這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只是老兩口好像不會說普通話,這是個問題。
? ? 第三個重要的鏡頭是廣場舞,物業臨時找了幾個老婆婆來,因有人反對故許久沒跳,有點生疏,人也只三四個,長相只能說接地氣,拍了幾個鏡頭,感覺只能那樣了,收了工具準備走,忽見隊伍里加進了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可愛小女孩,模仿大人的動作一起跳,小小的身影讓人眼前一亮,場面充滿了生機,以最快的速度按下開機鍵。
? ? 其它還有抓拍的打羽毛球,滑滑板。拍籃球的不讓拍,這里就要說到一個事,有的人對鏡頭有忌諱,認為是一種冒犯或失去,在缺乏溝通技巧情況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說好的好的,表情因為缺乏歷練而尷尬,安慰自己任何事都有個過程。
? ? 人都是喜歡熱鬧的,至少小區操場晃蕩的這些人是這樣,既如此對于拍攝很接受才對,為什么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配合,我覺得重要的是沒有很好的溝通,先聊聊,拉近彼此距離,再說明來意,以及對小區對個人的積極影響,應該沒人會拒絕的吧,現狀是搞不清楚你是什么人,做什么的,產生抗拒,這是以后要重點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