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列車》的導演叫奉俊昊,對韓國電影有些了解的人應該會知道。這位導演出片量并不多,從03年至今,加上《雪國列車》,總共就6部電影。其中《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筆者都看過,還是可以聊一聊的。
老早就有這么一個段子,說的是追英劇的看不起追美劇的,追美劇的看不起追日劇的,追日劇的看不起追韓劇的,追韓劇的看不起。。。你懂的。如此評定的背后緣由在于邏輯是否嚴謹、情節是否縝密、環境是否真實。在精確計算的商業大片中,笑點尿點全部精確計算。在電影院中不用過腦讓膀胱跟著電影就行,酣暢100多分鐘,隨著一泡拋到腦后就夠了(你知道我說的是什么“商業大片”)。這樣的邏輯、情節看多了難免產生疲勞。這時候若是只從題材、技術入手更新,總覺得缺了些酣暢的代入感。閑話少說,下面筆者詳細說說對奉俊昊這位導演。
線索從精從細。
還有一個段子,說的是金庸先生寫小說,寫到一半要召集小群人傳看,讓每個人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后半段,之后小說寫出來,大家一看,喲,和所有人設定的都不一樣。一個創作者有多么追求突破可見一般。
在奉俊昊的電影中,平常的物件和動作常常推動情節。從做針灸的盒子,到正待穿上的外套。小物件帶來大反轉。細微的線索從四面八方來,打亂你的思維定式。
故事從簡從密
沒有邏輯上的硬傷,故事簡單細密,加上對人物的選擇,造成代入感極強。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是鮮有人注意到的郊區、縣城、鄉村,故事每日發生,蹲在被遺忘的邊緣。而故事背景的封閉連帶著人物關系的封閉。可獨善其身怕是不能,故事由一個外來的人或事悄然打破。惡魔只在瞬間亮了亮獠牙又迅速收了回去,短暫的不被注意。電影中發生的細碎事情有一個共同的指向,但那并不是結局。
人物從凡從眾
奉俊昊電影中的人物,見不到英雄。這里所說的英雄不止是superman,還包括一個代表正義的群體,這樣的群體在電影中比比皆是,他們擁有開掛的能力,翻盤就得靠他們。在奉的電影中,主角多為底層人民,而警察無能窩囊、官員貪污腐敗。可別以為這樣一來人民就是正義的了。他的故事,鮮有直接的呼吁、站隊,他只是把這些講出來告訴你。這并不代表他的電影中沒有情緒,他習慣抹殺希望,在只剩下一絲光線的時候驟然把他掐斷,不留一點余溫,毫不留情。
情感從冷從理
奉的電影中,沒有情感的爆發,沒有大起大落,色調冰冷,加上大量的長鏡頭,將你扯到角色的心上又一腳把你踢開。在他的電影中,不偏袒任何一方,制度有制度的腐壞變質,人民有人民的懦弱陰險。你很難給片中角色一個善意的說辭,他們是人,他們自私、殘忍。
奉俊昊導演的作品總缺一瓢水,滿溢不得,在缸中不停的搖晃。他刻意的卸了一份力,剪去幾幀。這一瓢水,得你來填。那一份力,散在你身上。當頭潑下,散邊全身,憋出個內傷。這個你,在故事里,也在故事外。
現在的奉俊昊是韓國第一商業導演,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他不落俗套,總能在固有定式中給人驚喜,是讓人喜歡的原因。
如果非要給奉的電影貼上標簽,那就是 “生活”。冰冷、絕望,毀滅生機。生活會告訴你:生下來、活下去。
我叫思遙。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可以打賞一下。謝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