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用過一款產(chǎn)品叫輕單,產(chǎn)品功能不復雜,在網(wǎng)站上你可以找到各種清單,比如「機器學習必讀清單」,「古典音樂入門清單」,后來延伸到一切可以用「列表」表示的內容都可以放到「輕單」里。有段時間我比較喜歡用這款產(chǎn)品,持續(xù)關注跟「科技」跟「技術」相關的清單。
其實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清單,打開 OmniFocus 看到「任務清單」,打開 Evernote 看到「旅游清單」,「2017 閱讀清單」,「2018 電影清單」等。以至于我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為什么時間總是不夠用」這種看起來比較「裝 X」 的想法。
我們今天處在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頭條、微信、知乎、微博、論壇等充斥著我們的碎片時間,只要你想,用他們填滿你一整天時間都沒問題??扇绻孢@么干了你會發(fā)現(xiàn)好像一天什么也沒干。想一下如果你讀了一天的頭條新聞,睡前你想想你還記得什么?
當然問題不是那么絕對,我想表達的是今天是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的精力有限,「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在無限的信息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已經(jīng)是迫切需要具備的技能了。
全球目錄和信息泛濫
《全球目錄》這本書我是在「一天世界」[1] 的通訊錄中了解到的,簡單說它是一本創(chuàng)辦于 1968 年的知識類百科圖書,書中列出了那個年代如果你要生活需要掌握的各種技巧和技能,比如如何種植土豆?如何蓋房子?如何安裝計算機,等等知識。
以今天的眼光看,這本書肯定很過時了,甚至許多技能和知識都沒有用了,但我們今天不是聊它的內容,今天想借著全球目錄聊聊如何有效的獲取「知識」這件事。
全球目錄它展現(xiàn)知識的模式和我們今天的閱讀方式不太一樣,今天我們的閱讀方式從上到下,最好是不受打擾的閱讀,我們暫且稱之為「瀑布流專注模式」,而全球目錄的閱讀模式是平鋪開的,內容和內容交錯在一起(想象一下在 PC 的桌面平鋪開所有程序窗口的樣子),我們暫且稱之為「平鋪散列模式」。
「瀑布流專注模式」 VS. 「平鋪散列模式」
這兩種模式應該說各有利弊,我的理解是:
- 如果是對一段明確的內容進行深度閱讀,推薦使用「瀑布流專注模式」 。
- 如果是內容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的內容,推薦使用「平鋪散列模式」進行閱讀。
回到上文提到的問題:
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在無限的信息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我的答案是盡量進行「平鋪散列模式」閱讀,原因很簡單,我們今天處于信息過載時代,我們周邊充斥著大量的信息,在這個時代,如果你想比別人更快的找到想要的信息,就不得采用「多渠道」、「多線程」的接收信息。這種模式下傳統(tǒng)的「瀑布流專注模式」已經(jīng)不能應對,它只適合我們找到對的內容后進行深入閱讀。
而我們進行「平鋪散列模式」閱讀時,不是簡單的鋪開就好,有一項技能是必備的那就是「過濾」。
如何進行有效的過濾
這個話題比較大了,我也是近兩年有了點感悟,在我看來,如果你做「知識管理」[2],就不可避免的接觸到「過濾」,因為收集知識看起來容易得多,但是如果不做整理,那么「檢索知識」就成了知識管理的最大的敵人。
簡單總結一下我的過濾是如何實現(xiàn)的:
- 善用「標簽系統(tǒng)」。
- 盡量使用能自己掌控的知識攝取渠道。
善用標簽系統(tǒng)
我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標簽過濾系統(tǒng),它有一定的層級,層級之間使用序號區(qū)別的。而且這套標簽系統(tǒng)我會在所有知識管理的工具中使用,比如印象筆記,比如 Pinboard,比如 Pocked,甚至用 Ulysess 寫作我也會使用標簽系統(tǒng)進行過濾。

這樣我無論是在哪個環(huán)境,只需要記住一套規(guī)則,我都可以快速高效的過濾出我想要的信息。
盡量使用能自己掌握的知識攝取渠道
理解這句話也不難,我們常用的知識攝取渠道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等,這些渠道充斥著大量的信息,而我們無論是從精力上還是知識面上,都只能獲取一部分信息,想要自己掌控就要善用過濾規(guī)則。
以知乎為例,知乎上我們關注了話題和感興趣的點之后,它就會源源不斷的推送各種相關文章,以我們的精力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這時候就要善用「過濾」了,我的方法是使用 RSS 訂閱知乎文章。
沒錯 RSS 這個老古董還活著,它活著就證明使用它的人還很多,RSS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做到自己掌控訂閱的信息。通過訂閱不同的信息源,添加不同的過濾規(guī)則,篩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真正做到有效的時間找到自己最有效的知識。
我使用 inoreader 的 RSS 服務,它的優(yōu)點是提供了非常優(yōu)秀的「規(guī)則過濾」功能,這里并不是簡單的關鍵字過濾,它還支持正則表達式,支持時間規(guī)則,通過將這些條件的有效的組合,完全可以搭配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訂閱服務。
這里推薦一套我自己在用的 RSS 服務:
- RSS 服務使用 inoreader,制定過濾規(guī)則,匹配出有效的數(shù)據(jù)。
- 閱讀器使用 Reeder,跨平臺同步閱讀,簡約的設計風格,優(yōu)雅的閱讀體驗。
最后
既然已經(jīng)處在信息過載的社會,既然精力有限,那我們就把重點調整到「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在無限的信息里找到自己想要的」這一實際有用的話題上,想辦法提高效率,找到最有效的服務和工具,為此花費多大的心血也是值得的。這是我剛剛為我不停的體驗新服務,折騰新工具找到的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