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位總兵名叫侯義,雖然妻妾成群,卻沒有一個兒子,只有愛妾王氏生了一個女兒,由于是乞巧節當天出生,因此取名“巧姐”。
巧姐是侯義唯一的孩子,因此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巧姐十歲那年,侯義以重金聘請名士孫生教導巧姐。孫生中年喪妻,將外甥李耀宗收為義子,改名“孫耀宗”。耀宗跟隨孫生到侯家時,只有十二歲,他成為巧姐的陪讀生。
轉眼巧姐十六歲,到了婚配年紀,上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然而巧姐一個都看不上。王氏自然明白女兒的心思,她對孫耀宗有意。
侯義知道后卻很生氣,覺得耀宗一個窮書生,配不上自己的女兒。為了讓巧姐死心,他徑直辭退孫生。
耀宗隨孫生返鄉當天,巧姐就病倒了,換了好幾個大夫診治都無濟于事。眼看巧姐茶飯不思,日漸消瘦,侯義慌忙找王氏商量。
“巧姐的病多半跟孫耀宗有關。解鈴還須系鈴人,不如成全他們吧。”王氏勸道。
侯義聽完,沉思很久,事關女兒性命,他只好讓步。
于是,侯義派人趕到孫家,說愿意將巧姐配給孫耀宗,讓他馬上帶聘禮上門求親。
親事定下來后,巧姐的病果然痊愈了,侯義和王氏很高興。兩家決定第二年春天為二人完婚。
大喜之日很快到來,孫生父子提前一天暫住在一間客棧,第二天一早就坐彩轎去迎親。
不料,快抵達總兵府門前,耀宗遠遠看見總兵府戒備森嚴,官差衙役進進出出,場面混亂,不是辦喜事該有的樣子。
一打聽,把耀宗嚇得魂飛魄散。就在昨晚,侯義被人刺殺,兇手竟是他最寵愛的王氏。
耀宗覺得此時貿然前去,只會受到牽連,于是,他調轉轎頭,返回客棧。
當晚,耀宗出門打探消息,王氏被押往金陵,而巧姐已投河自盡。得知心上人已香消玉殞,耀宗痛不欲生。
父子倆想不明白,為什么王氏要謀害疼愛自己的親夫?于是,兩人決定到金陵探監。
經過一番打點,孫生父子見到了身陷囹圄的王氏。
原來,王氏先前的夫家是個有名的富戶。侯義覬覦富戶的財產,于是派部下深夜暗殺富戶一家,霸占他的財產。王氏躲在草堆里幸免于難。
天亮后,侯義假裝路過,進入富戶家查看,竟發現年輕貌美的王氏在屋里哭泣,他頓生歹念。
侯義假扮好人,寬慰王氏,還派人厚葬她的家人。原本王氏不愿獨活,然而她已懷有富戶骨血,想著日后有人為他們報仇雪恨,才決定活下去。
毫不知情的王氏,對侯義感激不已,最后同意嫁給他,而后生下巧姐。
巧姐出嫁前一天,王氏給巧姐準備嫁妝時,在庫房一個不起眼的箱子里,發現前夫的一塊漢白玉佩和幾件婆婆常戴的金銀首飾。
王氏急忙找侯義詢問,此時侯義正好喝酒回來,他說:“這是一個富人家的東西,當初我派人殺了他全家后搶來的。”
王氏頓覺五雷轟頂,她一言不發,低著頭回到房里呆坐。
沒想到跟自己同床共枕十八年的丈夫,竟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看著侯義回屋,倒頭就睡,她實在過不了自己那關,徑直拿起剪刀,朝侯義的頸脖狠狠地扎下去。
隨后,王氏來到巧姐房間,含淚跟她說明一切。事已至此,巧姐無話可說,與其受牽連公堂受辱,不如一死了之。
天亮后,巧姐趁府里混亂,跑到河邊,投河自盡。由于水流太急,官府派人打撈時,始終沒找到巧姐的尸體。
聽完王氏的敘述,孫生父子也無可奈何,只好返回老家。年秋,王氏被凌遲處死。
一年后,孫生因病去世,族人想獨占他的財產,硬說耀宗姓李不姓孫,沒資格繼承孫生財產。勢單力薄的耀宗,只好回到父母身邊,復姓為李。
幾年后,李耀宗參加科考,中了舉人。主考官薛公見他儀表堂堂,才華橫溢,想將女兒配給他。
自從巧姐死后,耀宗早已無意婚娶,但父母自作主張,替他應下這門親事。耀宗無力反抗,只好聽之任之。反正對他來說,不是巧姐,娶誰都一樣。
大喜當天,家里熱鬧非凡,而耀宗思念巧姐,獨坐在墻角暗自神傷。
直到花轎到了門前,他才被硬拉去迎新娘。誰知道,耀宗揭開轎簾,卻見新娘頭頂蓋頭,用絲巾系脖,吊死在轎內。一群人手忙腳亂將新娘救下。
得虧轎子高度不夠,新娘沒有氣絕。過了一個時辰,新娘漸漸蘇醒過來。
就在這時,耀宗進來探望,兩人四目相對,異口同聲說:“怎么是你?”
新娘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投河自盡的巧姐。
原來,巧姐投河后,恰巧被乘船路過的薛公夫婦救起。巧姐說明情況后,薛公夫婦將她收為義女。
巧姐也曾托人打聽耀宗的下落,而耀宗返回老家,復姓為李,因此巧姐一直沒有他的消息。
得知薛公將自己配給李舉人時,巧姐心雖不愿,但不忍辜負義父的恩情,只好答應。
出嫁當天,巧姐決定以死來表達對耀宗的深情。沒想到,醒過來后竟看到她日思夜想的人。
差一點,巧姐就跟心上人錯過。也正是差了這一點點,才讓她與深愛的人成就百年之好。
改編自《民間故事》。關注@心言笑語 一起聽故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