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五年、分床三年。我們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從床友變為室友。估計這種狀態還要持續幾年。
曾經理想的婚姻狀態:回家可以膩歪在沙發上,一起或陪孩子看電視。或一起做飯,一起打掃房間,彼此微笑,晚上抱著睡去,早上彼此吻別去工作。一起旅行,一起看電影,一起逛街……現在依然可以這么做,只是做什么中間都夾雜著兩個小屁孩,還是兩個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你經手的小屁孩。
后來,到沒有說我們夫妻的感情變淡了、嫌棄對方的種種了,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和這些沒有多大關系……
現在,我們也可以膩歪在沙發上一起看電視,突然擠進兩個娃娃,變成了四個人一起膩歪。以前晚上可以抱著睡去,現在床沒這么大了,四個人有點擠、擠、擠…我和老公之間還要隔著兩個孩子。把孩子放兩邊,我們兩個抱著睡?晚上就等著撈孩子吧……那還不如,我們各自摟著各自的小情人來的舒服。
結婚一年后,有了大寶,我們兩個的摯愛,雖然是們年齡不小、但都是育兒路上的小白,還是決定自己親帶。不會帶孩子怎么辦,照書養唄,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沒有你學不到、只是你想不想學的問題……
寶貝健康可愛,是別人眼中的天使。可與我們來說、有歡喜也有憂愁。
在我們的印象里,一歲之前,她就幾乎沒睡過整覺、更有的時候一晚上要醒三次以上。四五個月后,白天的覺也少了。可能有的網友說了:不睡整覺說明你們不會帶孩子。這都不重要了,當時只想順她自然。
開始的階段,老公理解帶孩子的辛苦和付出,每每都與我分擔,但還要保持更多的精力賺錢持家。與其兩個人一起這么辛苦,還不如一個人多辛苦一點,我想這就是中國式家庭最真實的寫照吧。
分床階段從現在斷斷續續開始……后來的沒多久,意外迎來了老二的到了,老大斷母乳了、睡覺也開始不老實了,而我肚子漸漸大的不方便了、就變成父親陪她入睡。我獨睡。
后來的后來,我摟我的小情人、他陪他的小情人。各回各房,各睡各床。
曾經看過有個網友分床類問題的評論,挺讓人記憶猶新的。有孩子、分床睡后前幾年,過個夫妻性生活都要偷偷摸摸、速戰速決的。比起那些約在賓館里的還不如,最起碼他們不用擔心孩子隨時都能醒的問題。
現在女兒很喜歡看《小豬佩奇》,我有時間都陪她看。每次看到豬爸爸豬媽媽每天陪著上下鋪的佩奇和喬治讀睡前事情,當它們睡去,再回到自己的房間享受兩個人的安靜時間,就幻想著我們什么時候也可以這樣。
能嗎?中國家庭的教育還是和國外很多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就拿開襠褲這回事說,它不是到現在還沒退出歷史舞臺……
自己的父母有各種原因,可能不能過多的參與帶孩子。雖有無奈,每天都雞飛狗跳、手忙腳亂的,但也算樂在其中吧……
心理學家說:在我國很多家庭里,親子關系是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的。換句話說,家庭關系的運轉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幸福的家庭從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可是我不是這么認為,可以不要因為孩子迷失自我。不能沒有自我是那是經常有的事,帶一個孩子的尚且如此,兩個?尚小?逛街、買菜、出去散步等等,你做什么都要帶著他們。只有她們都睡著了,你的世界才完全是自己的。
親子關系可以不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但是他們三四歲之前,不以孩子為中心,有多少能做到。除非你有義無反顧幫你帶孩子的父母,沒有就雇個保姆、除非你放心。
其實想想也就釋然了,他們上幼兒園之前、所能擁有的東西很少,只能把父母當成全部。等他們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有了自己想做和喜歡的人和事,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依戀你們了……再大大,你更不是他們的全部了!
所以,辛苦幾年又何妨。你能全心全意陪他們的也就這幾年的時間吧。以后的以后,等到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性別意識,就不可能像幼兒時期那樣:我想摟就摟、想親就親、想抱就抱、想把你打扮成什么樣就什么樣………
人生大抵相同:父母終將離場,孩子也要獨自飛翔。那個陪伴我們品嘗苦辣甜酸,見證我們輝煌落魄,牽手走完人生旅程的,無他,唯配偶而已。
好好享受現在的時間,無論你處在哪個階段,且行且珍惜,不為別的、只為了我們年老時回憶起了都是美好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