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許許多多不用的概念,比如:幸福感,財富自由,成功等,對每一個概念的定義,構建了我們所處的世界的形狀。
訂閱了李笑來老師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后,最大的一個收獲是:意識到,對于同樣的一個概念,當你對它的認識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之后,你就會發現世界跟著改變了。就像最近正在讀的書,小王子里面提到的:如果有人愛上一朵花 ,天上的星星有億萬顆 ,而這朵花只長在其中一顆上 ,這足以讓他在仰望夜空時感到很快樂 。他會告訴自己 : ‘在星空的某處有我的花'. 所以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顆星星,也可以因為一朵花而重新和我們的世界搭建聯系,進而改變我們對幸福的感知。
今天的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在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李笑來老師改變我生活的3個觀點。
1.注意力是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在專欄的開篇中,笑來老師重新對注意力這一概念做了一個定義:
注意力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最重要、卻被人忽視的寶貴財富
進而根據這個定義有給出了相應的方法論:
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專注于自我的成長
在深刻的理解這個道理之后,我開始慢慢的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盡可能的把注意力用到該用的地方。
舉幾個例子:
001.戒掉了刷朋友圈的習慣。在適應了一段時間以來,慢慢的就發現了很多好處,節省了時間的同時,也發現生活一下子清凈了許多。
002.關掉了手機中絕大多數app的通知提醒,同時養成了在閱讀,寫作等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的時候把手機調整為靜音的習慣。這樣一來學習的效率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003.守住自己的高效時間。在我的一天當中,精神最好,效率最高的時間是上午,于是慢慢調整自己的作息,養成早起的習慣,利用早起的這段時間,閱讀,冥想和寫作,效率提升的同時,往往也能收獲很多成就感。而這成就感正是每天進步,成長的動力。
004.合理,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休閑,娛樂活動。
通過生活中的一點一點的改變,開始學會更好的利用注意力這筆財富,專注于每一天的進步與成長,于是呢,慢慢的,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發生的一些變化:
001.比如,養成了寫作的習慣。通過每天持續的寫作,自己的文字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也因此收獲了很多嶄新的第一次。第一次文章被推薦上了簡書首頁,第一次收到陌生讀者的打賞,第一次收到讀者發來的長長的留言,跟自己交流跑步對他生活所產生的改變,所有的這一切都讓自己的寫作進入了一個更好的良性循環。
002.再比如,養成了每天早上做20個俯臥撐,跑7公里的習慣。通過跑步的方式,來開始自己新的一天的生活,同時創造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與自己對話的空間。保持健康的同時,也不斷的培養了自己的耐心和堅韌的性格。
2.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
記得笑來老師在某一次演講中曾經分享過一個特別重要的,我之前從未認為那竟然屬于能力的能力:
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
在隨后的分享中,笑來老師給出了他的理由:
如果一個人“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差的話,那么他在學習任何技能的時候,他會相對更難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或退步,所以進步的時候少些快樂,退步的時候少些痛苦,進而“情緒”這個重要的推動力就自然而然地被削弱到幾近于無的地步。
在這之前,我一直有記錄每天的時間開銷的習慣。但卻從未從這個層面去思考記錄所能夠帶來的好處。在意識到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的重要性之后,我開始有意識的鍛煉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在自己生活中做了這么幾件事情:
001.每天花半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復盤前一天的生活,并做相應的總結和記錄,整理成反思日記,收集在自己的印象筆記中。
002.每天復述一本以上的書。
003.每天閱讀得到訂閱的專欄: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之路》+吳軍的《硅谷來信》+古典的《超級個體》
004.每天復述羅輯思維的音頻節目和羅胖推送的60秒語音
生活中,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常常會被這樣的一個現象所困惑:
每天的生活大體相似,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等,因而很難持續的出現太多值得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在持續的進行每天復述一本書這一行動一段時間之后,我常常反復的聽到樊登老師說的這樣一個觀點:
好奇心是幸福感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
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我就開始有意識的給自己的每一天創造一些變化和未知,不管是前面提到的每天復述一本書或者閱讀得到專欄,復述羅輯思維的音頻節目,背后都有著相同的驅動。因為,不知道今天的聽本書中會有什么樣有趣的知識構架,吳軍老師,笑來老師,古典老師又會在今天的專欄中分享什么不同的觀點,羅胖在他的音頻節目中又會升級哪些對工作和生活的新的認知,于是,每一天的不同的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期待和驚喜,而這樣的期待和驚喜,慢慢的構建了自己幸福感的基礎。
而這所有一切改變的背后,都是基于這樣的一個能力的養成: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
3.一切都是可以提前準備的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自己所擁有的平和的心態一直得益于笑來老師提過的一個觀念:
一切都是可以提前準備的
在這樣的觀念下,很容易的就讓自己從焦躁,不安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在兩件事情上:
積累
培養耐心
舉個例子,因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與其等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再來看病,吃藥,補身體,還不如平時養成鍛煉的習慣,于是:每天的7公里跑步成了必備的一項運動,45分鐘跑步的過程中,除了滿足鍛煉身體這個最初的訴求之外,同時還可以利用這段不受外界打擾的跑步時間,聽大量的演講,音頻,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充電的時間段。
又比如,因為意識到時間的不夠用,與其每天焦躁的被各類事情推著往前走,還不如系統的研究時間管理的方法,于是大量的閱讀跟時間管理相關的書籍,聽各類相關的課程,其中把《時間當做朋友》反復的看了3遍,慢慢的悟出了一個道理:時間本身是沒辦法管理的,一直往前走,永遠不回頭,能夠管理的對象只能是自己,于是慢慢的養成了時間開銷記錄的習慣,同時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培養早起的習慣,利用早起的這段時間做一些更多依靠創造力跟腦力勞動的事情,比如:冥想,記錄反思日記、成功日記,寫作,閱讀專欄,書籍的閱讀等等,大幅度的提升了自己的學習效率。
再比如,因為意識到自己在表達能力,以及語言溝通能力上的欠缺,與其羨慕那些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跟語言表達能力的人,還不如從零開始,打磨自己在寫作與語言表達方面的這兩個技能,于是開始刻意的主動練習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踐行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最大的困難并不是寫不好,文采不好,或者沒有優秀的觀點的輸出,最大的困難其實是克服內心對寫作的恐懼,而恐懼這東西,只能通過每天不斷的持續寫作來慢慢的消除。
從上面舉的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個行動的背后,都伴隨著一個問題的產生。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困惑,就變得相對簡單多了。因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些煩惱和困惑會慢慢的減少消失。
我們的命運都是自己選擇出來的。選擇的基礎是價值觀,而價值觀又是由一個個概念和方法論組成的。仔細復盤自己生活狀態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生活中很多概念的不斷升級和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