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下雨的天氣。每逢下雨就不想出門,因為一旦出門,勢必會弄臟褲腿和鞋襪。而我是個十足的懶人,不愿意經(jīng)?;〞r間去收拾殘局。
尤其是到上海以后,更討厭雨天了。來了才一個多月,已經(jīng)被迫淋了好幾場雨,對上海的初始印象也成了“這是個多雨的城市”。
每到下雨,總覺得全身都不舒服,尤其是腦袋和胃,難受得要命。整個人都提不起精神,像是發(fā)著燒的樣子,還屬于燒的度數(shù)不高的那種。不需要打針吃藥,只是讓你明顯感覺不好,等到天空放晴,所有的毛病就會不藥而愈。
打小就不喜歡坐車,下雨的日子,一趟公交坐下來,幾乎要慶幸自己又逃過一劫。
許是初來乍到,水土不服,以前對雨天也不會這么敏感。剛到一個新的城市,總要多些時間適應。在淋了幾場雨之后也算學乖了,包里隨時都備著傘。
不同城市的雨,也有不同的特點。記得以前在珠海,那邊的雨,甚是有趣。沒有任何前奏,一秒鐘即可成瓢潑大雨,有時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有時幾分鐘便會停歇下來。
有一次過馬路,剛走出兩步,下起了大雨,等走到馬路對面,雨很快便停了。只過馬路的間隙,就被淋成了半只落湯雞,連躲避的時間都沒有。
后來回想起來,總覺得珠海的雨像個爆脾氣姑娘,火急火燎,性情豪爽,怒氣來的快,散的也快。
這樣的姑娘看似潑辣,卻別有一番韻味。這樣的雨亦是如此,一場大雨帶走了空氣的炎熱,走在路上深吸一口氣,鼻腔里全是青草的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上海的雨呢,更多的時候是淅淅瀝瀝的,雨點不大,打在臉上有幾分清冷,像是溫柔的姑娘受了委屈,不敢爭辯,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又帶著幾許難言的幽怨。
除去它目前帶給我的不適,我應該算是喜歡它的。下班以后,一邊往公交站牌走,一邊細細感受臉上小雨點的冰涼,工作了一整天的疲倦也能減輕不少。
這么看來,對雨天似乎又算不上討厭了。不同的天氣自有不同的意境。寫雨的詩文有很多,獨獨偏愛李商隱筆下的”留得枯荷聽雨聲”,多么悠閑多么愜意哇~
試想,在某個下雨的午后,左手捧香茗,右手撫書卷,室內(nèi)音樂流淌,窗外細雨綿綿。這又是怎樣的閑適與安寧呢?這樣的雨又怎能不叫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