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深圳的第五十五天。為什么選擇來深圳?因為這座城市的包容,“來了就是深圳人。”
沒有留在家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想逃避,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
擁有著太多的回憶,走在一條小巷上,都可能勾起許多以前的往事,心中五味雜陳。
人啊,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獲得更快的成長。
早在開始實習之前,原本計劃著實習期待在珠海,有朋友在,也好有個照應。
當時疫情原因,回校之后有了新的想法,一直在珠海和深圳之間猶豫,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學校和某個企業有了合作,參加培訓之后,可以前往深圳工作。借此機會,與其單打獨斗,不如先抱團發展。
于是就和大伙兒參加培訓,來到了深圳。
我設想過當初要是自己一個人來到深圳,下了高鐵時候的模樣,心中滿懷期待又懷揣著迷茫不安。
但事實上,我真的下了高鐵的那天,身邊都是熟悉的面孔,除了期待還是期待。
來到這座城市將近兩個月, 剛來的時候是一大群人,此刻身邊是一個人。
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于伯說過:“所有選擇漂的人,在走出家門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在撐起你自己的天。要是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趁早別出去。爸媽嘴里說的故鄉是后路,聽聽也就算了。”
每年都會有新鮮血液融進一座城市,水滿了總會溢出去,不斷地有人逃離,也有人拼了命地想要扎根。
你說你努力嘛?可還有許多在比你更努力的人,每個人都在努力地生活著。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曾經有位師兄和我講述過自己的故事,他是一名健身教練,每天不僅要陪笑,好聲好氣地讓客戶辦卡,推薦優惠活動,拒絕總是常有的事。
有次凌晨,出門買宵夜,忘記帶鑰匙,手機也沒電了,就這樣一整夜都待在門口, 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
理想應該是建立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要是連溫飽都解決不了,還怎么去實現理想呢?
先生存再生活。
眼下的困難都只是暫時的,要相信好事總會發生在下一個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