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關注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已過去了7天時間,落水的公交也已經成功被打撈上來,目擊者曝光的視頻我們也刷了好幾遍。有人說:你錯過的只是一個站,卻讓車上的所有人錯過了下半生。而除了唏噓生命無常,痛惜這15條鮮活的生命以外,這件事也讓我想起很多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01
我們先回看一遍當時的記錄
9時35分,乘客劉某(女,48歲,萬州區人)在龍都廣場四季花城站上車
10時3分32秒,劉某從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駕駛的冉某右后側,靠在冉某旁邊的扶手立柱上指責冉某,冉某多次轉頭與劉某解釋、爭吵,雙方爭執逐步升級,并相互有攻擊性語言。
10時8分49秒,劉某右手持手機擊向冉某頭部右側,
10時8分50秒,冉某右手放開方向盤還擊,側身揮拳擊中劉某頸部。隨后,劉某再次用手機擊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擋并抓住劉某右上臂。
10時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側急打方向(車輛時速為51公里),導致車輛失控向左偏離越過中心實線,與對向正常行駛的紅色小轎車(車輛時速為58公里)相撞后,沖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
從激烈的爭吵到墜江只有短短的5分鐘,放在日常這僅是一次簡單口角與拉扯,只因正好發生在公交車上——這個危險系數更高的載體,才引發這樣的悲劇?真的只是一次意外嗎?
上網搜索,公交車司機與私家車司機的碰撞摩擦比比皆是。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看到過兩輛車之間的剮蹭,大量的交通事故正是因為爭搶車道而造成,也有的將矛盾升級,逼停對方車輛持刀威脅或將司機拖下來暴打一頓。
難道是真的有什么火燒眉毛的事情需要爭搶這一點點的時間嗎?又是什么樣的事情會讓人暴躁到動用武力呢?
02
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我剛剛開始駕車上路的時候,因為是新手不敢開的太快,在轉彎的時候弧度太大擋住了后面的車輛,而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點。當我剛駛出那個彎道,就看到后面有一輛車迅速的超過我,然后開到我的車道前面猛地踩了一腳剎車,當時我嚇壞了,手忙腳亂的換擋剎車,過了好久心情才慢慢平復。
我知道他是因為我轉彎擋了他一下,生氣了,來估計惡心我的。
整整那一天我的心情都不太好,每次開車上路的偶爾也會想起這件小事。這是件小事,僅僅是因為當時沒有出事故。
但倘若在慌亂中我也像墜江的司機一樣打錯了方向呢?如果我沒來及剎車呢?這后果我想想都覺得害怕,可那個揚長而去、或許還帶著報復得逞了而沾沾自喜心情的司機是不會想到的。
在重慶公交車上互相爭吵的司機和乘客也不會想到,他們那一刻隨性的情緒傾瀉,將給一車的人以及他們的家人帶來多大的傷害,他們的家人、親戚、朋友的一生就在這情緒失控的一瞬間,徹底改變了。
03
我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比較長,接近于1個小時的坐地鐵的時間,無聊的時候就會觀察周圍人的表情,面無表情的、麻木的、皺著眉頭的,大部分都在低頭看手機,只有快到站的時候才會抬頭張望一下,露出疲憊又空虛的神情。?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曾有過同樣的感受,突然萌發出一種焦慮和不知所措,只有用不停的在手機上的刷屏才能抵擋那時的空虛感,而臨睡前放下手機的時候,卻只留下一無所獲帶來的深深的恐懼。
是什么讓我們拿起手機,又是什么讓我們如此離不開它呢?
是因為生活的重擔太重了,壓得我們喘不過氣,根本無暇顧及周圍的世界嗎?還是我們自己放棄了去發現。
是因為那些訊息太過于緊迫重要,還是我們根本無法正視自己,只能用各種雜亂的訊息填補空虛、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真實。
不想面對真實,是因為自身太脆弱、太空虛了,所以必須將自己用其他物體填滿。
不想面對真實,所以承擔不了心里的一點點的波瀾,所以必須將自己的挫折與失敗、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歸咎于別人,在出現沖突時將所有怒火都撒泄在別人身上。
是你害我變成這樣的!都是因為你!
04
當墜江公交車的視頻發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不禁感慨:“這車的乘客可真倒霉啊,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獻出了生命”
我們希望自己不要遇到這樣的司機、乘客,可我們審視過自己嗎,我們是否也曾像他們一樣被情緒沖昏了頭腦。又是誰來做我們情緒失控時的接盤俠呢,是家人、朋友以及受傷最大的——孩子。
在我們身邊,跳樓自殺的慘劇越來越多,自殺的人群也越來越成低齡化趨勢。
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自殺已經成為青少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統計結果觸目驚心:
15-24歲占自殺總人數的26.64%,僅在上海,就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15.23%的孩子認真考慮過這個想法,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過自殺,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我們不禁好奇,這些孩子正值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年華,為什么會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命,難道縱身躍下的那刻不需要勇氣?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他們放棄了生命?
以下都是真實的報道:
福建泉州市區一位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初二男生在上課玩手機受到老師的批評后回到家又被家長批評了幾句,男生與家長發生爭執,并做出割腕自殘行為,傷勢并不嚴重,凌晨4點男生家長聽到開門的聲響后,起身出去發現男生走出家門并乘坐電梯上樓,家人馬上搭乘另一部電梯追上去,但并未發現孩子的蹤影;然而僅僅隔了2分鐘,家長發現孩子已躺在樓下地面上身亡。
重慶大足區香山美地小區,一位父親不讓10歲的兒子看電視并斷然關上電視機,兒子隨即從20樓跳下砸在一輛白色轎車車頭上,當場死亡。
遼寧盤錦市一初中孩子玩“王者榮耀”排位賽,憤怒的爸爸把手機從10樓扔下,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也跟著手機一起跳了下樓,不幸身亡。在視頻中,孩子的父親抱著尸體徹底崩潰。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這些自殺的人都是從小嬌生慣養,心靈太脆弱、太驕縱、沒有受過挫折才受不住打擊,可他們如此脆弱和焦慮的原因又從何而來呢。
當我們將怒火傾瀉在路上不小心剮蹭一下的汽車上、脾氣不好的司機、無理取鬧的乘客上,將焦慮通過刷手機看視頻逃避,也不可避免的會將這部分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我們誰都不知道,孩子能承受多少的壓力,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什么時候將這種壓力帶給了他們。
?05
回想起我的童年,雖然學習不算優秀,但是確實是非常自由的。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沒有將學習看的如此重要,沒有了比較和負擔,父母也知道學習并不是全部(實在不行還能種地啊),就沒有那么看重成績。
而現在不是這樣了,每當大考來臨,整個家庭都如同面臨大敵一樣,電視也不敢開,所有的家庭活動、日程安排都圍繞著孩子的期末考試展開。這些行動看起來好像都是父母對孩子的重視、是愛,實際上就是壓力與焦慮的轉移。
我們一次次的說:成績不是全部,但是我們卻依舊按照成績來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我們忽略自己內心的空虛只將標準懸掛在孩子頭上,而不是真正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教他們認識到生命的寶貴,讓他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
楊絳先生有句話說的好:“這世上沒有人能傷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