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一開始吃到有機菜,就是認為有機蔬菜更好吃,吃了更健康。實際情況也的確比菜市場買的菜好吃,并且有一定的食用價值。但隨著對于有機種植的了解加深,我對此才有了更科學的認識:
蔬菜口味與品種關系最大--不同品種的蔬菜口味差異還比較大,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的口味要求。即使某品種有我們喜歡的口味,正常生長、正常成熟才能有所謂菜的味道--只要是正常成熟的蔬菜,即使生產過程中使用化肥、農藥,也會有正常的蔬菜味道。菜市場買來的蔬菜很多是人工激素催紅催熟的,蔬菜本身還沒有真正成熟,所以吃起來沒味道。
新鮮蔬菜才有好口味--蔬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存放的蔬菜因為水分揮發和變質,不但影響口味,也影響健康。一般蔬菜經過很長的流轉環節:蔬菜大棚-收菜的菜販子-物流公司-批發市場-買菜的菜販子-菜市場-廚房。這個過程很難保證蔬菜新鮮,更不能回避防腐劑等五花八門的化學藥劑問題。
還有,有機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處理蔬菜采摘過程也要非常精心,除了選擇溫度偏低的時間段外,操作人員也盡量避免采摘動作對蔬菜造成磕碰和傷害。溫度低、露水少、外傷小的蔬菜同樣條件下保鮮時間比較長,保鮮好了味道才能好。
綜合上面幾個因素,我們來看看有機蔬菜。有機蔬菜種植因為成本很高,工作人員大都盡量選擇大眾喜歡的品種,且遵循自然生長和成熟采摘的有機種植規范,所以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覺得好吃。
有機蔬菜一般都采用直供方式,從蔬菜大棚到家庭廚房之間省去很多中間環節。不使用防腐劑等手段,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蔬菜原來有的味道。
有機蔬菜除了精心培育之外,也會對成熟之后的采摘、處理、包裝選擇最適合的方式。這些都是有機蔬菜好吃的秘密:不僅因為它“有機種植”,而因為它品種適合、成熟采摘、精心操作、新鮮,所以才有好口味。
當然,有機生態體系的概念不僅包含所有這些方面,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的健康飲食、環保意識以及尊重自然規律的健康生活態度。
知水知田有機菜一直遵循著上述原則,堅持走有機耕種的道路,就是希望在最大程度上給大家提供吃了放心的有機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