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成分總覽:
美白成分看這里
1.維生素C(Vitaminc,Ascorbicacid)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安全有效的美白劑。所謂安全,除了成分本身無毒性之外,對黑色素的美白作用也最為溫和。維生素C屬于水溶性成分,以敷臉的方式進行美白,應該添加在敷面泥、敷面凍等水含量較多的敷面劑中。藉由敷臉的過程,滲透到皮膚的基底層,進行淡化色素的工作。但是,維生素C容易與外界環境接觸而變質,所以,最好是使用前再另行加入效果較佳。
2.熊果素(Arbutin)
熊果素是目前流行的美白成分,親水性,適用在敷臉制品中。具有抑制及破壞黑色素生成的效果。熊果素的結構含有葡萄糖,所以親膚性極佳,刺激也比對苯二酚小。但是,長期高濃度使用,對敏感性肌膚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3.曲酸(Kojicacid)
曲酸取源自米曲菌,安全無虞。本身具有抗菌性,可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可曲酸為美白敷臉主成分,需注意是否為酸性。且需注意對酸性過敏的膚質,不宜使用。
4.桑椹萃取物(Mulberrybarkextract)
又稱為桑果萃取物、桑皮白、桑枝等。主要萃取自白桑椹的枝干。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安全性佳。
5.美拉白(Melawhite)
為目前較流行的合成美白成分,結構中含氨基酸單體,可阻止體內酶活化,避免形成黑色素,效果佳并且安全。
6.甘草萃取物(Licoriceextract)
甘草中含有黃酮類成分,具溫和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臨床上證實可促進細胞修復。所以,作為敷臉成分,除美白效果之外,應可視為護膚理療成分。
7.胎盤素(Placenta)
胎盤素為一復雜的生化萃取物,含有氨基酸族、酶、激素等物質,作用范圍廣泛。可促進細胞活化,增強色素代謝的能力。因為并非針對黑色素作用,所以效果較慢。
8.果酸
果酸主要功用是剝離角質加速表皮層的新陳代謝速度,因此有美白的效果。綜合言之,可應用的美白成分有很多種,每一種又各具特色。健康膚質者,可以由較大的選擇空間。例如,搭配果酸與曲酸、熊果素的產品,是典型的酸性產品,可以有效美白,且促進角質代謝,達到美白且去角質的功能快速。擔心美白成分不安全者,可以選擇維生素C。搭配口服,效果會較佳。過敏性肌膚者,則可以選擇甘草、桑椹萃取物等成分,以減少皮膚對酸性制品的負擔。老化缺水型的肌膚,就適合選擇含胎盤素的敷臉制品,可以美白并增強細胞的再生功能,改善膚質。
[小檔案]美白敷臉制品
1.基本組成:與各類型的保養性敷臉制品相同,再加上美白成分而成。
2.產品特性:酸性制品為含果酸、曲酸、熊果素、維生素C者。中性制品為含甘草、胎盤素、桑椹萃取物、美拉白者。
3.適用對象:淺層色斑,膚況健康者。
4.關懷小語:美白敷臉只能均勻地淡化黑色素,無法重點式地去除斑點。對深層的色斑,則無淡化效果。
面膜抗老化成分看這里
1.果酸
果酸用在敷臉上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老化角質。其去除效果,則與果酸濃度、整個敷面泥的酸堿度有絕對關系。濃度高者,可以去角質到皮膚的較里層,有近似換膚的效果,可以讓膚質有煥然一新的膚觸。但相對的,刺激性也較大。對于較干燥的老化膚質,并不適宜使用太高濃度的果酸,這反而會引起皮膚的傷害。酸度必須維持在PH3-PH4之間,去角質的效果最佳。但偏酸性,會有刺痛感。所以,有些制品索性把產品調整為中性或近人體肌膚的酸堿值,表面上克服了刺激性的問題,事實上效果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依果酸的濃度來對照其使用成效,可以簡單地說明為:
①低濃度果酸,可去除老化角質。
②中濃度果酸,改善干燥粗糙膚質、改善面皰肌膚、淡化色斑及淺層皺紋。
③高濃度果酸,可做角質層換膚,加速淡斑、除皺效果。
以一般消費者購買到的果酸制品,不論是敷臉制品或保養品,其果酸濃度都在10%以下,此為低濃度果酸的標準。因此,在使用上,必須定位在“保養”,而非“換膚”。
使用高濃度果酸,必須有專業人員的護理指導。此專業人員可以指美容師或醫師。因為高濃度果酸,使用期間可能有諸多的皮膚刺激現象發生,必須有專業人員針對膚況做設計使用,或者在皮膚出現過敏刺激等現象時,對受傷部位做適當的護理。所以,不建議一般消費者自行選擇高濃度果酸使用。10%以下的果酸制品,通行于一般化妝品市場。讀者針對此濃度范圍的制品,最好有基本的認識。設計上,乳液或面霜等保養品,會分不同濃度等級推出產品,教育未曾使用果酸制品的消費者,從低濃度制品開始使用,再漸進式地增加濃度,以達到果酸的最佳使用效果。
另外有所謂的B柔膚酸,即水楊酸,可以同時處理老化角質,并可以清潔毛孔中堆積的粉刺污垢,讓膚質看來透明些。不過,水楊酸在配方上由水溶性及脂溶性之分,使用于敷面劑或洗面乳者,多屬水溶性者(例如Silicylicacid)。雖是水溶性,但對水的溶解度也很有限,所以,添加比率就受到限制,約在0.2%-0.5%之間。不過水楊酸對酒精的溶解度很大,所以配方中若添加酒精,則可以大大地提高水楊酸的濃度。一般化妝水及撕剝型敷面膜的制作,可以做較高濃度的添加。而乳液或面霜中,則多使用脂溶性水楊酸(例如:十三烷水楊酸鹽Tridecylsalicylate),以方便皮膚的吸收。效果上,以脂溶性較為溫和有效,水溶性者立即刺激較明顯。
2.酶
酶的取源極為廣泛,可以人工培植后再加以萃取,或直接取自天然菌種中。應用于美容的范圍,主要是促進角質代謝的角質分解酶。酶的優點是沒有果酸的立即酸度刺激,使用感覺較為溫和,而且效果不遜色于低濃度果酸。使用上,因較無果酸濃度、酸度上的考慮,所以對受傷或長有面皰的肌膚,使用酶去角質是極佳的選擇。
3.維生素A酸
維生素A酸的作用,主要是促進細胞再生。在粉刺理療上,維生素A酸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可以促進表皮角化的細胞分裂正常化。因此,皮膚粗糙、皺紋、黑色素沉淀等皮膚問題,都可以有不錯的改善效果。維生素A酸,則主要為脂溶性者,所以加入敷臉制品中的效果,可能不及面霜類的制品。脂溶性的成分,在敷臉制品中無法預期效果,原因是敷臉制品的形態主要為泥膏或凍膠類。這些型態大多必須用水來調配,油溶性成分的添加,通常是緩和敷臉時的緊繃感,無法做有效的吸收。若期望脂溶性成分能順利吸收,則油敷的效果會比較好。否則盡可能選含油脂成分的乳化型敷面霜。
4.透明質酸
屬于保濕的成分很多,但“高效”者則鳳毛麟爪。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是目前最佳的水溶性保濕劑。據實驗顯示:透明質酸可以吸含本身重量達數百倍重的水分,并且維持最佳狀態達3-4個小時。透明質酸是皮膚真皮層的粘液質,這種成分可以得自其他動物體,目前是利用生化技術,取動物表皮層中的鏈鎖狀球菌發酵得到。就原料價格來說,透明質酸的成本較膠原蛋白便宜,但保濕效果,透明質酸卻強很多。所以,近幾年來,市面上強調高保濕的制品,不再以膠原蛋白為號召,幾乎都是以透明質酸(鈉鹽)為主掛帥成分。
5.胎盤素
胎盤素也是抗老化成分中頗受青睞的珍寶,是動物胎盤中所抽取的成分。所含的成分豐富,有多種維生素、核酸、蛋白質、酶與礦物質等。對細胞確實具有復活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皮膚老化現象。胎盤素必須取自活動物胎盤,所以受到保護動物人士的反對。
6.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Collagen)是相當高價位的保養成分。同樣受動物保護運動影響,取源動物體的膠原蛋白極少,所以注射醫療用的膠原蛋白,每毫升價格達數萬元。目前的膠原蛋白,有些是以生化技術,由人工培養的酵母菌中抽出的糖搗蛋白來替代使用,稱之為偽膠原蛋白(Pesudocollagen),功能類似膠原蛋白。膠原蛋白雖為真皮層的重要組成,但以外涂敷的方式使用,其作用只能作為保濕劑,無法有進一步改善膚質又論及保濕效果,事實上也不出色。
7.維生素族
維生素應用于保養品已頗為普遍。主要作為營養理療成分及抗氧化劑。其中又以脂溶性維生素A、D、E用的最多。
維生素A對于干燥及角化異常的皮膚治療效果佳;
維生素D則對濕疹、干燥皮膚有改善;
維生素E則為很好的抗氧化劑,對皮膚具有保濕效果。
所以,皮膚科醫生經常開維生素A、D、E的乳膏給皮膚干燥、角化異常的病人。化妝品當然也可以使用這些維生素,只不過使用濃度受到管理限制。水溶性維生素用在化妝品者,最多的為維生素C,作為美白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B族是極為特殊的保養成分。維生素B族屬水溶性,主要的生物活性功能為載體輔酶,參與氨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化妝品最常用的是維生素B6,對脂溢性皮膚炎和濕疹具有療效,且有活化皮膚細胞的功效。
水性保濕成分看這里
1.甘油(Glycerin),學名丙三醇
屬于天然的成分。是最普及化的保濕劑,對皮膚安全性佳,不致引起皮膚過敏、不適等現象,各種膚質均可用。甘油化妝水的保濕效果,在剛涂擦的前一兩個小時短時間內,保濕效果不錯。但較易受環境的相對濕度影響,當空氣中的濕度低時,保濕效果就明顯變差。追求長時間的保濕,其效果亦不佳。所以,如果你是年輕、健康的肌膚,只是需要角質層的濕潤,甘油是可以選擇的。甘油本身的功效,只有保濕,亦即使角質層維持水合狀態。甘油不是積極的護膚成分。所以,不能期待擦甘油化妝水,可以得到光滑細致的膚質。兒童用的保濕乳液,最常選用甘油來與植物油搭配制作。理由很簡單:因為兒童的皮膚很健康,只需防御冬天的干燥即可。因此配方中的成分,力求簡單、安全、無負擔。甘油正好符合這樣的設計原則。
與甘油有類似效果、相同保濕原理的保濕劑,我們通稱為“多元醇”。這一類原料常見于保養品中,有丁二醇(Butyleneglyc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丙二醇(Propyleneglycol)、已二醇(2-Methyl-2,4-pentanediol)、木糖醇(Xylitol)、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PPG)、山梨糖醇(Sorbitol)等。這些多元醇與甘油的主要差別在粘度上。甘油較為粘稠,所以常搭配其他較低粘度的多元醇來改善觸感,降低粘度。但以取源及安全性來考慮,多元醇類相較之下,甘油仍是較佳的選擇。
2.天然保濕因子(NMF,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
天然保濕因子,主要的成分有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Pyrolidonecarboxylacid,PCA)、乳酸鈉(Sodiumlactate)、尿素(Urea)等。天然保濕因子具有吸濕性,且有調節皮膚酸堿值的功能,親膚性極佳。其實親水性的保濕成分都只是停留在角質層保濕。其對皮膚的價值差別,在于是否還有其他護膚的作用。天然保濕因子如此的受青睞,其價值當然不止于單純的保濕作用。若單純以保濕效果來衡量的話,其效果大概強不過甘油。一般均認為,使用成分組成與皮膚自身保濕成分相同的保濕劑,在刺激反應上,自然較無風險。事實上,除了無刺激之外,天然保濕因子,還有維持角質細胞正常運作的功能。所以,保濕性的化妝品,或多或少,都會加入一些天然保濕因子。化妝品界常以PCA-Na替代天然保濕因子。此乃因為PCA占皮膚天然保濕因子總組成的12%,且保濕效果,明確地優于其他天然保濕因子的緣故。
3.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sodiumhyaluronate)
透明質酸又名玻尿酸、玻璃透明質酸、雄雞冠萃取液。現在原料界又開發了乙酰基化透明質酸(簡稱AcHA),乃是將原來透明質酸的結構以合成的方法接上乙酰基。乙酰基為親油性的結構,可以再增強透明質酸的保水性能,使保濕效果更優越。透明質酸為人體真皮層中的重要粘液質,具有極強的吸水性,可以吸收數百倍于本身重量的水分,被譽為目前最佳的保濕劑。又因為化學結構屬于非氨基酸類的保濕劑,而無任何特殊的原料臭味,入保養品配方中極受好評。能使皮膚更加水嫩的透明質酸事實上,以透明質酸的保濕機制來評價,應稱其為“增濕劑”才恰當。透明質酸附著于皮膚上,可吸收更多的水分,其實際效果已超過角質層的水合度了。也因此在皮膚表面,可以展現極佳的保濕效果。市面上所有標榜高效保濕的美容液、化妝水、保濕霜等制品,幾乎都以透明質酸作為主要的有效成分。
但透明質酸的保濕度,以涂敷后的第一個小時,保濕效果最佳。但三個小時后,就明顯下降了。所以,只擦水性保濕成分,來做肌膚的保濕保養,只能在夏天為之,或油性膚質者才適宜。一般有效延長保濕效果的方式是:擦些油脂的成分,覆蓋在皮膚表面,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量。與多元醇類、天然保濕因子相比較,透明質酸自然保濕效果強,且當環境濕度降低時,也較不會影響保濕效果。對但對于老化粗糙、角質需要修復的皮膚,透明質酸雖有高保濕功能,卻無法神奇到能幫你改善膚質。你必須認清:它只是保濕劑。
4.膠原蛋白(Collagen)
膠原蛋白,在化妝品成分里也是顆閃亮的明星。膠原蛋白受喜愛的情況,有如群眾追逐明星般的瘋狂。究竟膠原蛋白歸類為實力派,還是偶像派的明星呢?如果加入保養品配方中,用來涂擦在皮膚外表。那么膠原蛋白,充其量只是個偶像派,被廣告過度包裝的明星。當然,如果用在美容醫學上,成為皮下注射的針劑,其使皮膚返老還童的能力,自然無其他成分能取代。從科學實驗的結果去查證,膠原蛋白對表層的皮膚,并無強效的保濕性。它的功效,充其量是作為護膚成分,一種免于皮膚受刺激的成分。真正的粗糙、干燥皮膚,分子非常大的膠原蛋白,是無能為力補救的。
5.水解膠原蛋白(Hydrolyzedcollagen)
水解膠原蛋白,是將大分子的膠原蛋白以水解的方式,處理成小分子量的蛋白。小分子的水解膠原蛋白,因具有與角質蛋白相似的氨基酸結構,所以親膚性佳。保濕效果也可以有效地發揮。在保養品上,單純為保濕設計的制品,不會單獨選擇水解蛋白使用。理由很簡單,水解蛋白的保濕效果,仍無法與一般常用的保濕劑相抗衡。然而保養品的功效,除了保濕之外,還要兼具改善膚質的功能。以改善膚質的方向思考,小分子的水解蛋白,是極佳的成分。類似水解膠原蛋白,同具保濕及改善表層膚質效果的水解蛋白,還有彈力蛋白、小麥蛋白、燕麥蛋白、絲蛋白的水解型。
6.維6.維生素原B5(D-Panthenol)
維生素原B5是滲透性保濕劑,可以直接浸潤角質層,達到保濕的效果,是目前極為流行的成分。維生素原B5廣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有效保濕之外,還因為具有護膚的明確功效。按文獻報告指出:維生素原B5可增進纖維芽細胞的增生,所以有協助皮膚組織修復的功能。5%的維生素原B5水溶液,無任何粘膩感。而一般加入保養品或保濕制品中的比率在0.5%以下,所以幾乎不覺得有負擔。對不喜歡油膩感的干性肌膚者,選擇以維生素原B5位保養成分,可以有高滿意度。
7.氨基酸(Aminoacid)
氨基酸在保濕劑中,所扮演的角色尤為特殊。它雖不如其他保濕劑般有高效的吸水性,但對皮膚水分卻具有調節作用。據研究發現:當角質層中的水分含量減少時,角質層中的氨基酸含量亦同時降低。所以,站在維持角質功能正常化的角度來思考,氨基酸的添加對皮膚健康美的維護是必要的。干燥狀態下的皮膚,理想的保養方法是選擇乳霜類,就是同時含有水性保濕劑與油性保水成分的保養品。時機上,不論用的是哪一類保養品,都是剛洗完臉,皮膚水分充足時最為恰當。若是皮膚過于干燥到甚至脫屑,這就是角質代謝不正常的表征。可以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像月見草油,琉璃苣油、夏威夷果核油等,可以同時保濕并修復角質。
油性保濕成分看這里
1.荷荷巴油(Jojobaoil)
荷荷巴油的結構為直鏈的酯蠟質,與一般的植物油與動物油完全不同。荷荷巴油的優點是清爽、不粘膩,無味、無臭,親膚性佳、易于滲透,又具高保水性。保水能力可維持8個小時不減,在協助保濕效果上十分出色。荷荷巴油因為是酯蠟質,結構上無不飽和脂肪酸,所以無實際的角質修復效果。在護膚上所扮演的角色,單純是保水性能。所以,使用這一類成分時,不應有錯誤的期待。
2.小麥胚芽油(Wheatgermoil)
小麥胚芽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亞麻仁油酸45%-60%,油酸8%-30%,次亞麻仁油酸4%-10%。油酸,具有柔軟皮膚的功效,但修復角質效果較差。次亞麻仁油酸,則較無修復角質的效果。亞麻仁油酸,則為修護角質主要的脂肪酸。一般植物油是否屬于營養用油,其所含的脂肪酸種類是極主要的選擇條件。若單獨以脂肪酸的種類來看小麥胚芽油,那么在化妝品用油中,不乏比小麥胚芽油更好的油。小麥胚芽油之所以受青睞,主要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E。但讀者切莫認為,保養品使用小麥胚芽油,就具有相當高濃度的維生素A、E。所謂含量豐富,是與其他種類的植物油相比較的說法。化妝品中若要以維生素為主要的活性成分,必須要再另外加入純質的維生素,其濃度才足以發揮美膚的效用。事實上,小麥胚芽油是粘稠的油,加量太多時,會覺得乳霜有粘膩感。另外,小麥胚芽油的取得方法也與品質有很大的關系。熱制過程,不飽和脂肪酸會因為熱而大量地被破壞,油脂會提早酸敗,護膚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酪梨油(Avocadooil)
酪梨油的脂肪酸也以不飽和者居多。油酸為主要成分,約占70%。亞麻仁油酸則占6%-10%。酪梨油的價值也類似小麥胚芽油般,含的是其他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類,含有A、B、D、E。B指的是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s)。此外還有少量的植物固醇,也是很好的護膚成分。酪梨油的優點,從成分中可以窺見全貌,在護膚上屬于滋潤度極佳的營養用油。酪梨油的缺點也是過于粘稠,所以只能搭配其他油脂使用。此外,酪梨油因為含類胡蘿卜素,所以色澤很黃,有時候甚至是深墨綠色的,還必須加以脫色才能被消費者接受。但以保有原成分的觀點來看,脫色的過程多少會折損一些活性成分。
4.夏威夷核果油(Macadamianutoil)
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夏威夷核果,算是高價位的零食。除了好吃吸引人之外,夏威夷核果的油脂成分,確實符合健康食品的標準。當然,以熱量考慮,吃多了會胖。夏威夷核果油所含的脂肪酸,主要有60%左右的油酸及20%的棕櫚烯酸(Palmitoleticacid)。質地也非常清爽且幾乎無色、無味。棕櫚烯酸可延緩脂肪過氧化,可間接地保護細胞膜免于受侵害。因為無任何刺激性,所以用品普及到嬰兒用保養品、過敏肌膚用品、防曬、保濕、抗老化等制品都可應用。
5.月見草油(Eveningprimroseoil)
月見草油不只在化妝品上應用,更見于一般健康食品中。相信有些許的讀者食用過膠囊裝的月見草油。專家告訴我們:服用月見草油,可以有效改善膚質。此外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的功能。以上是食療所發揮由里而外的功效。由皮膚上直接涂抹地效果又如何呢?月見草油含大量的亞麻仁油酸,含量高達80%。其中又含少量的γ-亞麻仁油酸最為珍貴。與亞麻仁油酸相比較,γ-亞麻仁油酸更有效于角質的修復。能夠強化角質層的保水能力,且使表皮平滑有光澤。被視為最有價值的保養用油。月見草油也有缺點,因為不飽和度高,所以容易有氧化變質的現象。一般月見草油的保鮮時限為一年,而荷荷巴油為五年。所以,不要單獨購買月見草油存放太久。必要的話,可以加入維生素E,作為抗氧化劑,可以延長月見草油的使用期限。
6.杏核油(Apricotkerneloil)
杏核油的脂肪酸,主要為油酸60%,亞麻仁油酸30%。此外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E。使用價值與小麥胚芽油雷同。
7.琉璃苣油(Borageoil)
與前面所述油脂相比較,琉璃苣油算是較晚被化妝品界開發的營養用油。琉璃苣油的營養價值可媲美于月見草油。同樣含約80%的亞麻仁油酸,并有兩倍于月見草油的γ-亞麻仁油酸。質地也清爽不粘膩,國內制的保養品,用的并不普遍,但國外引進的保養品牌,也很常見了。
8.葵花油(Sunfloweroil)
食用油絕大多數是熱制油。理由很簡單,產量大、設備低廉、符合成本。化妝品用油,要稱得上是好油,則必須用冷壓法制得。只有冷壓才不會破壞營養成分,才能夠保鮮更久。葵花油是高油酸比例、低飽和度的油脂。作為食用油,頗符合健康原則。此外,也含有維生素A、D、E。當然,葵花油的品質,也與制造取得方法息息相關.以油脂所扮演的保養角色來看,主要還是保水及修復角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