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蝸牛年終讀書打卡# “ 《貧窮的本質》
【活動】網易156不二共讀《貧窮的本質》第9天
【昵稱】優爸·正能量大叔
【幾組】1組
【章節】第8章 節省一磚一瓦
【重點摘抄】
窮人真正期望擁有的很多東西(如一臺電冰箱或一輛自行車,或是自己的孩子上一所更好的學校)都較為昂貴,而他們的手中只有一點點錢(窮人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永遠都買不起那臺電冰箱,還是喝杯茶吧……”)。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對于窮人來說,存錢的吸引力更小,因為在他們看來,目標太遙遠了,而且他們知道一路上會遇到很多誘惑。不過,如果不存錢,他們會一直窮下去。
【感悟與收獲】
上面這段話,道出了窮人總是陷“現實的誘惑? VS"未來的期許”的博弈之中。
本章中,講述不同地區的“窮人”們的或精明、或聰慧的實例,證明了他們并非“富人”們所主觀認識中的的,“懶散,笨拙”,而是由于同樣是面對的“現實的誘惑”,窮人比富人付出的“相對成本”要大得多。富人付出的成本(比如喝一杯茶,吃一次飯)可以忽略不計,而窮人可能要搭上了“能改變未來的積蓄”。
不好意思,看書看了這么多,我最關心的還是我自己。
001? 積蓄的力量
我的真正的積蓄,是從記“日記賬”開始的。最開始的記錄,有一項叫做“不明消費”(實在想不起來在哪里消費,消費了多少的消費)數額特別多。有時候,不明消費能達到500~600元。開始記賬之后,這個數額越來越小。而到了手機支付時代之后,這個“不明消費”的項目近乎于零,因為手機的任何消費都可以被方便地追溯。
任何一個理財課程,都把記賬、積蓄作為理財起始的必備項。我記得《小狗錢錢》里說過一個觀點:當你開始認真地記錄每一筆消費,認真地積累每一分錢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朝著“理財”的正確方向,邁出了正確的一步。而稻盛和夫在其著作你說過:當你朝著正義的方向邁出正義的一步的時候,正義之神在你身后,為你拔出了正義之劍。
記賬、積蓄也許不可以稱之為正義之事,但是我想,記賬和積蓄,絕對可以算作“正確的理財之事”,能讓“財神”決定是站在你身后幫你你一把。而如果不去做,財神要么對你摳鼻屎不屑一顧,要么照著你的屁股踹上一腳。
同樣的道理,讀不讀書,打不打卡,完不完成計劃,都可以看做和記賬、積蓄一樣的道理。決定了“成功之神”是站在你背后,還是踹開你,讓你哪涼快哪待著去。
002 45°仰角
書中讀到,對于泰國富有家庭的調查,發現他們“S形狀”曲線,在一定時間平緩之后,會有一個突然的上揚,上揚的幅度突破了45°角。
由此,我聯想到我自己設想的“人生曲線圖”。
那就是長期的,近似于平緩的積累,積累到關鍵的P點的時候,必須有大于45°角的突破,才可能形成實質性的飛躍。書中稱之為“脫離貧困陷阱”,而我可以假設為“脫離平庸陷阱”。突破不了,就只能在平庸里徘徊,在平庸里沉淪。
一個好消息是:“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平庸,才是真正聰慧的開始!”
003 脫貧的本質是自控
是節省一杯茶錢,把身下的資金用于后面的擴大經營;還是立即買上一杯即時享受。
是現在就儲備一部分化肥、種子,還是等到后面耕種時再說(后面更大的可能性,是把這筆該買化肥的錢花掉)。
是投身于小額自助型儲蓄,遵守小額貸款的規則一步一步改善現狀,還是得到了錢沒過多久就被換成電視機,換成煙酒等口腹之欲消費掉。
不要以為這上面只是窮人的專利。其實類似于這樣無法自控的習慣,我們大部分人都具備。我們比窮人略好一點之處在于我們的確比他們運氣好,不在“貧困陷阱”里。一旦條件同等,我們不一定比他們強。
但是我看書,看到的不光是同情,而是借鑒。一個最大的借鑒就是要自控,要自律。
條件在艱難,再困苦,也要創造一點點“朝著正確方向上的努力。” 即便只是一點點的努力,一點點的進步,比如每天讀書、,每天打卡這么平凡而又簡單的事,第一是要去做,第二是要去堅持。
做了,神,就站在我們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