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思想來自哪里?
當我們來到世界時,我們的思想是空白的。是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社會、各種媒體等把思想放進了我們的大腦。他們首先給我們灌輸的就是:你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聽話、懂事、聰明、能干、勇敢、獨立、有擔當…最后我們就有了一個充滿重責大任的腦袋。
我們為什么深受負面思想的困擾?
人不是完美的,當面對這些好多的“應該”,我們能力不足,無法做到時,就會遭受他人的指責,同時也會不斷地壓抑和否定自己,這些不被家庭、社會認可的負面情緒,都藏進了我們大腦的記憶里。腦袋里的思想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它們時不時地就會浮出腦海,一直盤旋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為了擺脫這些負面思想(如突如其來的暴怒、莫名的憂傷、你不夠好、你不如別人、你不夠完美等等),常常會發展出一些策略來應對。比如拼命工作、不停地讀書、幫助別人、做義工、各種癮癥、過度運動、追星、換工作、抽煙酗酒、上各種心靈課程等等。這些策略無論好壞,也只是逃避的一種方式,它沒有讓我們真正地從內心去認識我們的陰暗面,所以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
我們的思想都是真實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接受了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教導,這也形成了我們的信念、價值觀、態度,于是我們就照著這個標準來約束自己、衡量和批判他人。這是我們每日所想所思的基礎,但是我們卻從不去質疑它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它說什么就是什么。同時腦海里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會印證我們的某些所見所聞所聽,反過來這些所見所聞所聽也會進一步鞏固我們的思想。如果這些思想是正面的、積極地,還好;如果這些思想是負面的、消極的,我們就會陷入負面思想的怪圈里。就拿我自己來說,因為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時候老愛吵架,導致我缺乏安全感,害怕婚姻生活,認為結婚之后,肯定也是吵吵鬧鬧地生活,既然那樣,還不如單身著好。這是我從小的生活環境灌輸給我的一種思想,這種思想主導著我對婚姻的看法。前幾天,閨蜜哭著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她又和他的老公吵架了,老公直接摔壞了她的手機,原因僅僅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種頻繁的吵架更加加深了我對婚姻的恐懼。現在回想,造成我對婚姻恐懼的原因就是我從小從周遭環境中習得的一些負面思想在控制著我,讓我無法對婚姻生活充滿信心。而這些負面思想,仔細想來,是不真實和可靠的。父母雖然愛吵架,但他們還是相互扶持著走到了現在;雖然閨蜜夫妻雙方老愛吵架,但他們秀起恩愛來真是虐殺一幫單身狗。我忽略了婚姻給他們帶去的溫暖、快樂,卻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吵架、打鬧上,所以才讓我有了這種不好的思想。
其實,生活中我們看待事情的一些想法、觀點都是受自己從小形成的想法、信念、價值觀等影響的,當我們被某些負面思想困擾時,不妨學著去檢視自己的思想,用樂觀、積極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從而慢慢地替換掉這些負面思想。所以,現在我要重新建立對婚姻的認知,多去關注婚姻帶給我們的幸福和成長,慢慢地把這種思維模式內化。當然,這個過程并沒有這么簡單,肯定需要很多的努力,但是只要慢慢地行動,總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