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學期學了《孟子》,主要是從孟子的人性論,修身論和政治上了解孟子的思想。其中修身論對我影響最深,它讓我明白了浩然之氣,君子和大丈夫。
? ? 浩然之氣原文說它作為一種氣,很大很強,用義去培養它,而不去傷害它,它就會充滿在天地之間。這種氣,必須與義一起配,沒有義,它就會軟弱無力了。這種氣是義的日積月累所產生的,不是一時的正義行為就能得到的。行為有一點理虧的地方,氣就會氣餒。浩然正氣是一個好的體現,它會使你給人的感覺是很剛硬,很剛強,而且不是簡單就可以有的,它需要人很有義,而且不是一下突然的正義,而是長久以來的日積月累才會慢慢的的狀態,所以對人的要求特別高,只要有一點做錯氣就會消失,但是孟子卻“善養”,同時這也教我去做人,讓我不但外表剛強,內心也正義,而且是長期的。
? ? 還知道有一種人叫君子,君子與平常人有許多不同,因為他放在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放在在心里,把禮保存在心里,仁的人愛別人,有禮的人尊敬別人,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他;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他。而且當君子與人發生沖突時,他總會自己反省,這和普通人的反省不同,普通人一點是會把責任推倒別人身上,而君子會反省自身,認為他一定不仁,不禮,若多次都還發生沖突這才會斷定別人的問題。這真的很難做到,起碼我認為我很難做到,我一直是推卸責任的,一旦有沖突,在老師面前說的最多的就是他先打我的,自己心中也是怪別人,以后我也減少這些,避免沖突,反省自身。
? ? 孟子還有個概念叫大丈夫,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仁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義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義的道路上,被人理解,就和人民一起,不被人理解,仍然堅持著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混亂,貧賤不能使他改變,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著就是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與別人理解的大丈夫不同,別人的大丈夫只是表面,孟子也一定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而我卻很遙遠,但這讓我明白什么是大丈夫,讓我有目標。
? ? 孟子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浩然之氣,君子是什么樣的,大丈夫有是怎么樣的,更讓我有了目標,去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