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被討厭的勇氣》第二夜中的兩個內容,今天書寫一些自己的感悟。
自卑感與追求優越性都可以很好推動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一但過度,就會形成自卑情結與優秀情結。陷入其中要么就會有很深的無力感,或是拼命努力只為贏得他人的欣賞和贊同,生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在我們很多課上,我們會發現,最后很多人的功課都會回到自我價值上,得不到認可,得不到欣賞會很氣餒,我們的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上。尤其很多孩子也有這樣的傾向。
對于比較而言,我記得馬歇爾說過,如果你想活得痛苦些就去與他人比較吧。在非暴力溝通里,比較是一種讓人與生命疏離的語言,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毫無可比性。從目的論來看,比較是一個策略,為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呢,我想可能希望自己更好,或我們期待他們更好,那么,我相信為了達到,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或期待他人成為更好他自己的目的,一定有比”比較“更好的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