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猜想,現在上班的人中,有多少人動過自己創業的念頭呢?50%?70%?還是90%?
自己創業15年時間,從最初的憑熱情和夢想出發,一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不知道上過多少當,不知道打過多少官司,不知道遭遇了多少背叛。到今天每臨一件陌生的事情,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段時間,總在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才是合格的創業者?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創業者?今天,我想嘗試著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
總體來看,我覺得一個合格的創業者要清晰回答好3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要什么?【大夢想】
這個問題是要確定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創業的初心很重要,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開始創業最簡單的出發點,就是想賺更多的錢,改善自己的生存條件。但是更多的錢是多少錢?錢是不是最終的想要的結果?其實我是沒有進一步深度挖掘內心想法的。
15年后的今天,我為什么創業?答案就更加清晰明確:1、對父母親人報恩;對兒女承擔做父親的責任;2、給自己的人生完成一個定義、一個大夢想。
事實上,這兩個答案與是否創業無關,也與金錢多少也不是直接相關。而是與自己的經歷有關、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關。我終于明白,我兄弟幾個為什么都最終選擇了自己創業的道路,因為心中都有夢。
有特別大夢想的人,都最終選擇了創業這一條成功概率只有5%的艱辛之路。
第二個問題:我是誰?【針尖定位】
我現在是誰?我未來是誰?我的人生準備如何定義?這就好像在思考若干年之后的某一刻,眾人該如何撰寫自己蓋棺定論的《墓志銘》。其實,對自己人生的定論,就是從現在開始寫的,或者從創業起心動念之際就開始寫的。
創業開始的時候,從行業角度,你需要做一個角色定位;從產品角度,你需要做一個邊界定位;從客戶角度,你需要一個價值定位;……這些多維度的視角,決定了你能走多遠,走多久。
有一次,一個熟人介紹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項目和我來合作,利益巨大,我蠢蠢欲動。我和家里人說了這件事后,家里人問我:這么好的項目,為什么他找你而不找別人?這個問題把我一下子問懵了。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最后放棄了,后來才了解到這是個詐騙項目。
所以,把“我是誰”這些定位問題回答清楚了之后,還要反過來看:為什么這個定位是我而不是別人?
沒有一個人是全能的,我們每個人畢其一生,也只能集中所有時間精力,才有可能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打開一個缺口。這也是任正非的“針尖戰略”。
“我是誰”的問題,就是要幫每個創業者找到自己的“針尖”領域。
第三個問題:與誰同行?【合伙人與人才】
一個合格的領導或者企業高管,當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第一瞬間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去做?用什么方法去做?而是在想,誰能夠出色地去完成這項工作?這是帥才與將才的差異。
有了夢想和誰一起同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外部平行層次,包括股東、合伙人、后續投資人;第二個是內部梯隊層次,包括高管團隊、中層干部和基層員工。
在外部平行層次上,我最欣賞的理念是:與強者同行,最終自己才能成為強者。只有強者才能服務強者,只有金剛鉆才能攬瓷器活。因為我們服務的客戶都是牛哄哄的央企國企,所以這些年在股東和合作伙伴領域,我們只和政府合作,和央企國企合作、和外企合作,主要源于這個基本思路。
在內部梯隊層次上,我認為“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總結得非常徹底。很多成功的創業者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兩個方面:找人、找錢。而找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與誰同行?值得花費創業者70%的時間和精力去回答。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