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時,同桌是個武俠迷。他是通校生,每天下晚自習后回家。這使得他擁有了我們住校生所沒有的便利,可以去租書屋租書。
班里的男生大都喜歡看武俠,每天由他去租書屋租一書包書,看完了再讓他送回去,換下一本。
每天早上他來上學,書包都塞得滿滿的。打開書包,全是16開的厚本武俠書。看到他來的同學像尋寶一樣跑到他跟前,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然后滿足地離開。
他長得也很像武俠劇中的人物。小小年紀,頭發已黑白相間,年輕的臉上有著我們沒有的滄桑。他總是到了座位就把頭埋在書桌下面,一看就是一天,除了上課下課時喊“老師好”“老師再見”,很少見他抬起頭來。
有一次,我問他:“里面真的那么好看嗎?”他抬了抬厚厚的眼鏡,說:“那當然,不信你看看。”隨后給了我厚厚的一本書,上面刀光劍影,字跡密密麻麻。
我翻了幾頁,終究看不進去,還給了他。
我不喜歡武俠,所以即使當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雪山飛狐》反復播出,我也都只是和大人看過幾集,從沒有完整地把它們看過一遍。但這絲毫不妨礙我收集關于武俠劇的不干膠。郭靖、黃蓉、小龍女、楊過……收集了一大堆,如數家珍般珍藏,雖然到現在一張都沒有了。
我仍能記起不干膠的頭版,放的永遠是小龍女一襲白衣、秀麗清奇的圖片,或者,就是她和楊過兩個人的合影。
那時好多男生都喜歡小龍女,喜歡扮演小龍女的李若彤。那是他們心中的女神。她的美,是天然去雕飾,絲毫不著歲月的痕跡。
那時,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楊過,也有自己的小龍女。我們都幻想著成為書中的人物,擁有像書中一樣凄美的愛情。
只不過多年后才發現,我不是你的楊過,你也不是我的小龍女。
同學跟我說,即使你不喜歡武俠,也要把金庸的書都看了,是真的好。我一口答應,然后至今未看。所以當我看到別人如數家珍般說著書中的角色時,只能一臉茫然,除了重要的幾個,幾乎都說不出名字。
而當我回憶關于這些武俠時,腦中就剩下這幾個順口溜:“東邪西毒歐陽鋒,有個公主叫華箏。”“今天天氣真正好,郭靖來到桃花島。”……
然而,它們在年少時的陪伴,卻讓我記憶至今。
那是一個時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在這個時代里,有一些標志性的人或事,為它做了定義。即使平時很少提及它們,但只要它們還在,就會讓你覺得,這個時代還未曾遠去。
然而,一旦某一天,定義這個時代的人忽然離去,你才猛然發現,那個時代,是真的過去了,留下的只剩下回憶。
這個秋天,離開的人有點多。那個陪伴我們歡笑的非常6+1,那個陪伴我們長大的武俠劇,都走了。
小時候,我們的理想很偉大,想當科學家,想當畫家,想當宇航員。后來我們發現,我們渺小得這一生能當好自己,就實屬不易。
昨天,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瞬間在朋友圈爆炸。有個同事說:“一代人的俠客夢,只剩下中年的掙扎。”
微博上有人說:
追過的球星退役了,看過的漫畫完結了,
喜歡的歌手隱退了,讀過的作者去世了,
崇拜的偶像消失了,童年的坐標沒有了。
一個時代過去了,你自己也不見了。
當如今我們長到了當年他們的那個年紀,他們也都到了塵歸塵土歸土的遲暮之年。那些陪伴我們一起長大的坐標,變得越來越少,我們也長到了即將老去的年紀。
他的故事講完了,我們長大了。再沒有什么帶給我們紀念,就如同紀念那個似乎從不曾遠離卻早已消逝而去的青春。
有人說,人生就如一場夢。金庸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一個時代,也真的過去了。
腦海中回蕩的是這首歌: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讓它牽引你的夢
不知不覺這紅塵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
讓青春嬌艷的花朵綻放了深藏的紅顏
飛去飛來的滿天的飛絮是幻想你的笑顏
秋來春去紅塵中誰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語寒夜的你那難隱藏的光彩
看我一眼吧 莫讓紅顏守空枕
青春無悔不死 永遠的愛人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里寫下永久的回憶
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語
前塵后輪回中誰在宿命里徘徊
癡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懷
當紀錄著我們成長歲月的標簽一一消失,我們才恍然意識到,我們真的長大了。
再見,金庸;再見,我們的那個時代。